[发明专利]一种极细同轴线超薄铜箔纵包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2958.3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7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吕洪;吴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茂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16 | 分类号: | H01B13/016;H01B13/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赵艳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轴线 超薄 铜箔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线加工用纵包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极细同轴线超薄铜箔纵包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在极细同轴线纵包领域的技术,还是仿效电缆中比较常见的锥形纵包模具逐渐成型的方式。由于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医疗设备及移动通讯设备中的极细同轴线比较细,所使用的铜箔非常薄,铜箔经受力后易断且容易被拉伸变形,而采用现有技术的纵包模具机构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铜箔纵包后经常会出现翻边、翘边以及包覆不均匀等现象;另一方面,电线外径的波动导致模具口堵模断线,严重影响了整个电线的纵包质量,从而破坏了电线的电气性能及完整性。由于极细同轴线生产出现异常后无法修复再使用,因此,由于现有技术的纵包模具存在上述缺陷,大大增加了极细同轴线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极细同轴线超薄铜箔的纵包模具,该种纵包模具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使极细同轴线的铜箔纵包质量更好,良率更高,大大降低了极细同轴线的生产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极细同轴线超薄铜箔纵包模具,包括固定模和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模为圆柱状,其沿轴向依次设有进料段和定型段,所述进料段沿轴线方向设有进料孔,所述定型段沿轴线方向贯穿开设有线芯槽和铜箔槽,所述进料孔与所述线芯槽和所述铜箔槽相连通;所述成型模设于所述固定模的轴线方向的前方,所述成型模中沿轴线方向贯穿有成型孔,所述成型孔朝向固定模的一端具有从内到外口径由小渐大的喇叭状开口。
优选地,所述进料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线芯槽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铜箔槽沿径向设于所述线芯槽的两侧,所述铜箔槽与所述线芯槽的侧边相连通。
更佳优选地,所述进料孔的孔径大于所述铜箔槽的径向宽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进料孔的前端具有孔径逐渐缩小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线芯槽和所述铜箔槽相连通。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向孔为锥形孔。
较佳地,所述固定模的定型段的中心具有沿轴线方向凸出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外径小于固定模的外径,所述线芯槽和所述铜箔槽沿轴线方向贯穿所述延伸段。
较佳地,所述固定模的进料段上具有沿径向向外凸起的定位部。更佳地,所述定位部为外径大于所述固定模的环状凸起。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首先,线芯和铜箔通过进料孔沿纵向同步进料;然后,线芯和铜箔后经孔径逐渐缩小的锥形孔导向,使超薄铜箔能够在沿纵向输送的过程中逐渐靠近线芯;之后,再通过线芯槽和铜箔槽使铜箔和线芯在包覆之前均匀完整地定型;最后,线芯和铜箔通过喇叭状开口使铜箔沿纵向逐渐包覆在线芯表面上,通过成型孔后完成成型。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极细同轴线超薄铜箔纵包模具在生产中避免了铜箔翻边、翘边及包覆不均匀等缺陷,生产的极细铜箔线外径均匀,避免了因外径波动造成的堵模断线,产品质量更好,良率更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极细同轴线超薄铜箔纵包模具的固定模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极细同轴线超薄铜箔纵包模具的固定模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极细同轴线超薄铜箔纵包模具的固定模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极细同轴线超薄铜箔纵包模具的成型模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极细同轴线超薄铜箔纵包模具,包括固定模1和成型模2,所述固定模1为圆柱状,其沿轴向依次设有进料段11和定型段12,所述进料段11沿轴线方向设有进料孔110,所述定型段12沿轴线方向贯穿开设有线芯槽120和铜箔槽121,所述进料孔110与所述线芯槽120和所述铜箔槽121相连通。所述成型模2设于所述固定模1的轴线方向的前方,所述成型模2中沿轴线方向贯穿有成型孔21,所述成型孔21朝向固定模1的一端具有从内到外口径由小渐大的喇叭状开口210。
所述进料孔110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线芯槽120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铜箔槽121沿径向设于所述线芯槽120的两侧,所述铜箔槽121与所述线芯槽120的侧边相连通。其中,所述进料孔110的孔径R大于所述铜箔槽121的径向宽度W。所述进料孔110的前端具有孔径逐渐缩小的导向孔111,所述导向孔111与所述线芯槽120和所述铜箔槽121相连通。所述导向孔111优选为锥形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茂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茂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29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