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组件、具有此连接组件的载具以及载具的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3205.4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8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潘世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075 | 分类号: | B66F9/075;B66F9/12;B66F9/2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勍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深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组件 具有 以及 组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连接组件、具有此连接组件的载具以及载具的组装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导引组装的功能的连接组件、具有此连接组件的载具以及载具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使生产线与库房加以整合,以期能即时且顺畅将原物料送达生产线,并将成品、半成品运送至所需站点,而提升工厂生产效率,使得无人搬运车(Automatic Guided Vehicle,AGV)成为关注的焦点。此类无人搬运车可以搬运较重、较多、较大的货物,并自动将货物运送至定点。因此,原物料随时会自动补上,成品自然会被带走并加以储存,生产线员工只须专心进行各定点的工作,使得工厂效率大幅提升。
已知的无人搬运车的设计是将承载货物的载体与驱动载体的驱动体整合为一体。由于驱动体的运作十分耗费电源,且驱动体的制造成本较高,若载体与驱动体两者无法分开使用,会使无人搬运车的制造成本过高。为此,需要一种新的设计将载体与驱动体做连接。另一方面,载体与驱动体连接时需要良好的导引对位才能使快速而准确的完成连接。因此,现有无人搬运车设计仍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具导引组装的功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载具,具有前述的连接组件,可准确组装载具的各元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载具的组装方法,可快速而准确地组装各元件。
本发明的连接组件,用以连接在载具的载体与驱动体之间。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架与连接结构。连接架包括本体、导引件与凸柱。本体具有第一侧、第二侧与位在第二侧的一凹陷。驱动体连接于本体的第一侧,且载体连接于本体的第二侧。导引件设置在凹陷内。凸柱立设在凹陷旁而位在导引件上方。连接结构设置在载体上。连接结构包括抵接件与套接件。套接件设置在抵接件上方。当载体连接至本体的第二侧时,抵接件承载于凹陷内且抵接于导引件,且套接件套接于凸柱。
本发明揭露了一种载具,包括载体、驱动体以及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用以连接在载具的载体与驱动体之间,以使驱动体经由连接组件带动载体。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架与连接结构。连接架包括本体、导引件与凸柱。本体具有第一侧、第二侧与位在第二侧的一凹陷。驱动体连接于本体的第一侧,且载体连接于本体的第二侧。导引件设置在凹陷内。凸柱立设在凹陷旁而位在导引件上方。连接结构设置在载体上。连接结构包括抵接件与套接件。套接件设置在抵接件上方。当载体连接至本体的第二侧时,抵接件承载于凹陷内且抵接于导引件,且套接件套接于凸柱。
本发明更进一步揭露了一种载具的组装方法。载具包括载体、驱动体以及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架以及连接结构,其中连接架包括本体、导引件、凸柱、抵接件。本体具有一第一侧、第二侧与位在第二侧的一凹陷。凸柱设置在凹陷旁而位在导引件上方。连接结构设置在载体上。连接结构包括抵接件以及设置在抵接件上方的套接件。组装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沿组装方向将本体的第一侧连接至驱动体。沿组装方向移动载体,使载体靠近本体的第二侧。将抵接件承载于凹陷内且抵接于导引件。将套接件套接于凸柱。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引件包括弹性体以及抵压板。当载体连接至本体的第二侧时,抵接件沿组装方向抵压在抵压板,其中弹性体提供弹性力以使抵压板沿组装方向抵抗抵接件。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引件包括第一导引元件以及第二导引元件。第一导引元件与第二导引元件沿对位线并排,当载体连接至本体的第二侧时,抵接件沿组装方向抵压在第一抵压板与该第二抵压板,其中对位线垂直于组装方向。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导引元件包括第一弹性体与第一抵压板,且第二导引元件包括第二弹性体与第二抵压板。当载体连接至本体的第二侧时,抵接件沿组装方向抵压在第一抵压板与第二抵压板,第一弹性体与第二弹性体提供弹性力以使第一抵压板与第二抵压板沿组装方向抵抗抵接件。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本体具有导角结构,位在凹陷的侧缘。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架具有轭状本体,且轭状本体具有缺口,配置在第二侧。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载体具有一导向轮,当载体连接至本体的第二侧,导向轮会移入缺口内。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凹陷包括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分别配置在缺口的两侧,且导引件包括第一导引元件与第二导引元件,分别配置在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而凸柱的数量为两个,分别配置在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旁。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凸柱的顶端具有导角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32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