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胆囊炎及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3224.7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1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文珍 |
主分类号: | A61K36/752 | 分类号: | A61K36/752;A61K36/899;A61K36/9064;A61P1/16;A61K35/10;A61K35/24;A61K3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余光军 |
地址: | 362331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胆囊炎 胆结石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胆囊炎及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胆囊炎及胆结石的中药治疗领域。
背景技术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胆固醇代谢失常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胆结石是指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胆囊炎、胆结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胆石症常促发胆囊炎,胆囊炎又可诱发胆石症,两者关系密切,常为并发,约有70%的胆囊炎患者胆囊内有结石存在。因胆囊炎及胆结石伴随剧烈的疼痛,常令患者苦不堪言。
中医认为胆结石、胆囊炎属“胁痛”、“胃脘痛”、“黄疽”等范畴,是因情志不畅、过食肥甘油腻等导致肝气不舒,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热煎胆汁,凝结成石。胆是奇恒之腑,又为六腑之一,以通为用,所以通腑泄浊也是治疗胆道并发症不可或缺的法则,只有使胆道通畅,胆腑浊邪外泄,胆道并发症才可缓解。中医认为治胆勿忘肝与脾胃,通利兼顾气血阴液,补而不滞,利而不伤,刚柔并举。治疗以疏肝利胆、健脾益胃为原则,使肝疏脾运,气机条达,脾运有权,则湿热不生,胆腑清宁。澄本清源、标本兼治。
目前,用于治疗胆囊炎及胆结石的中成药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见效慢、疗效不够显著等缺陷,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治疗胆囊炎及胆结石的所存在的见效慢、疗效不够显著、毒副作用大等缺陷,提供一种见效快、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胆囊炎及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胆囊炎及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组成:小金钱草、佛手柑、虎杖、软水黄连、软蒺藜、茵陈蒿、野苋菜、天胡荽、鬼针草、琥珀。
优选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是:小金钱草30-50份、佛手柑30-50份、虎杖30-50份、软水黄连30-50份、软蒺藜10-25份、茵陈蒿10-25份、野苋菜10-25份、天胡荽7-15份、鬼针草7-15份、琥珀7-15份。
最优选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是:小金钱草35份、佛手柑35份、虎杖35份、软水黄连35份、软蒺藜18份、茵陈蒿18份、野苋菜18份、天胡荽10份、鬼针草10份、琥珀10份。
小金钱草:异名黄疸草、荷包草、肉馄饨草、金锁匙、螺丕草等。为旋花科植物马蹄金的全草。性味:苦辛,凉。归肺经、肝经。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活血。治黄疸,痢疾,砂淋,白浊,水肿,疔疮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佛手柑:为芸香科植物佛手柑的果实。性味:辛苦酸,温。归肝、胃经。功用主治:舒肝理气,和胃止痛。治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
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性味:苦,平。归肝、胆、肺经。功用主治:祛风,利湿,破瘀,痛经。治风湿筋骨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癓瘕积聚,痔漏下血,跌扑损伤,烫伤,恶疮癣疾。
软水黄连:异名软杆子水黄连。为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多枝唐松草的全草及根。性味:苦,寒。功用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治目赤肿痛,痢疾,肝炎;外用治骨折,痈疖肿毒。
软蒺藜:异名白蒺藜、碱灰菜、麻落粒、大灰条、灰菜。为藜科植物西伯利亚滨藜的果实。性味:苦,平。功用主治:祛风,活血,清肝,明目。治结合膜炎,头痛,皮肤瘙痒,肿毒,乳汁不通。
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性味:苦辛,凉。归脾、肝、膀胱经。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治黄疸尿少,湿疮瘙痒,小便不利。
琥珀:为古代松柏科的树脂埋藏地下经久凝结而成的碳氢化合物。性味:甘,平。归经心,肝,小肠经。功用主治:镇静,利尿,活血。用于惊风,癫痫,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闭经等。
天胡荽:鸡肠菜、滴滴金、翳草、铺地锦、肺风草等。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洗净,阴干或鲜用。夏秋间采收全草,洗净,晒干。性味:苦辛,寒。功用主治: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瘀肿。
鬼针草:异名鬼钗草、鬼黄花、山东老鸦草、婆婆针、鬼骨针、盲肠草、眺虱草、一包针、家脱力草等。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性味:①味苦,平,无毒(《本草拾遗》)。②性温,味苦,无毒(《泉州本草》)。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噎膈,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文珍,未经黄文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32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图像进行压缩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变换系数块的编码、解码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