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拟分布平衡血药浓度的药物绝对生物利用度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4228.7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6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曹永孝;王放;狄佳;王晓美;刘静;胡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汪人和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拟 分布 平衡 浓度 药物 绝对 生物 利用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代谢动力学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模拟分布平衡血药浓度的药物绝对生物利用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1、绝对生物利用度及其计算
生物利用度是衡量机体吸收利用药物程度的重要指标。绝对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与给药总量的比值。然而,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量是无法测量的,这给绝对生物利用度的计算带来困难。
目前绝对生物利用度的计算是把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代表完全进入机体的药物量,而把血管外给药药物浓度-时间的AUC代表血管外给药吸收进入机体的药物的量,二者的比值作为绝对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F)在给药剂量相同时的计算公式如下:
F=AUC血管外/AUC血管内×100% (1)
(1)式中AUC为血药浓度-时间的曲线下面积,代表体内的药物量。
然而体内的药物分布并不均衡,不同的脏器和组织的药物浓度和药物量并不相同,但在分布平衡后,不同脏器或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或量的比例是恒定的。因此,血药浓度与血容量的乘积是血液内的药物量,再乘以体内总药量与血液内药物量的比值即为全身的总药量。假设不同给药途径机体的血液容量是相同的,则同一药物血液内的药物浓度与血管外脏器或组织内的药物浓度的比例是相同的。因此,血管外给药吸收后体内的药物总量与血管内给药后体内的药物总量的比就等于血管外给的AUC与血管内注射的AUC之比。如果给药剂量(D)不同,公式(1)可改为:
F=[AUC血管外×D血管内]/[AUC血管内×D血管外]×100% (2)
2、绝对生物利用度计算方法的误区
当血管外给药如口服时,进入胃肠道的药物经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扩散进入血液,经门静脉、肝静脉、腔静脉、心脏进入体循环,再分布到全身,一部分药物在血管内,另一部分在血管外。在血管外途径给药时,由于吸收相对较慢,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同时进行,没有明显的分布相,药物能在全身各脏器和组织间很快到达平衡。对于同一个药物,在分布平衡时,血管内药物的量(或浓度)与血管外药物的量(或浓度)的比例是恒定的,令其为K。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等于血管内的药物浓度×血容量×K。
静脉注射时,药物没有吸收过程,瞬时全部进入血管。多数药物按二室(或多室)模型分布。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显示一个快速下降的分布相和一个较慢下降的消除相。在分布相时,体内药物在各组织、器官的分布还未到达平衡,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与各器官的药物浓度比值(K)并不恒定,也即K值处在变化中,不是一个定值。以二室模型为例,药物先集中在包括血管在内的中央室,再向周边室转移。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可见血药浓度快速下降,即分布相。假定药物在体内不消除,在分布相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下降,分布平衡后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C(如图1-1所示)。但是,体内的药物是要消除的。当分布平衡后,血药浓度的变化仅反映药物的消除,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上表现为消除相β。
所以,在计算AUC时,仅平衡后血药浓度的AUC才能代表体内的药物量,即消除相β与浓度轴的截距B点所围成的AUC(图1-2阴影部分所示)。因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上的浓度为对数尺度,因此截距B点与实测C0的距离不能忽视。然而,目前绝对生物利用度的计算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关键点,而是用静脉注射后实测的血药浓度计算AUC。其值明显大于实际面积,这样计算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明显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模拟分布平衡血药浓度的药物绝对生物利用度检测方法,采用线性模拟出分布相药物分布平衡后的血药浓度,克服了用实测值计算的AUC明显偏高的缺陷。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模拟分布平衡的分布相血药浓度的药物绝对生物利用度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由下式计算目标药物的血管内给药后体内的药物量:
AUC血管内=AUC消除相+AUC分布相;
由消除相阶段各时间点所检测到的血药浓度构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进行线下积分或用梯形面积法得到AUC消除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42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显示面板
- 下一篇:一种中压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试验平台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