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材料化学镀铜的活化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4463.4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4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桑可正;史文鹏;韩璐;刘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8/18 | 分类号: | C23C18/18;C23C18/38;C04B41/8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地址: | 71006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材料 化学 镀铜 活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镀铜的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化学镀铜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陶瓷材料化学镀铜的活化工艺。
背景技术
化学镀铜在表面处理技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相比电镀而言,不仅对几何形状复杂的镀件可以获得厚度均匀的镀层,也可以直接在金属、非金属、半导体等各种不同的基体上镀覆。在实施非金属化学镀覆时,必须进行活化处理,作为化学镀覆的预处理,传统的活化工艺分为敏化、活化两个步骤,一般以SnCl3作为敏化剂和PdCl2作为活化剂。该工艺虽然具有优良的活化效果,但是其操作复杂,活化液不稳定,经济成本高,易造成济源浪费。虽然后期提出胶体钯活化新工艺,将敏化、活化工艺合二为一,简化了活化工序,但仍使用Pd等贵金属作为活化剂,无法避免高额的经济成本和贵金属对镀液的污染。
近年来,虽然有人提出使用非贵金属活化新工艺,高德淑等(非贵金属电镀胶体活化液的研究[J],表面技术,1993,2)以镍、铜的氢氧化物胶体容易浸渍ABS塑料基体,用NaBH4还原二价镍、铜为金属态,然后化学镀,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胶体溶液的配制比较复杂,同时镀层的结合力比较差,并且难以达到完全覆盖。葛圣松(陶瓷微珠表面无钯活化化学镀镍工艺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8,12:17~19.)等采用硫酸镍,次亚磷酸钠活化处理陶瓷微珠,进行化学镀镍,获得非晶态镍磷复合镀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陶瓷材料化学镀铜的活化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将表面处理过的陶瓷基体浸入活化液中浸渍,然后对浸渍后的陶瓷基体进行热还原处理,得到活化后的陶瓷材料;其中活化液由硫酸铜、硫酸镍、次亚磷酸钠和水组成,其中硫酸铜与硫酸镍的浓度之和为0.1mol/L~0.5mol/L,硫酸铜和硫酸镍的浓度之和与次亚磷酸钠的浓度之比为1:4。
所述陶瓷基体的表面处理为除油和粗化处理。
所述浸渍时间为10-30min。
所述热还原处理在箱式炉中进行,温度为135℃~180℃。
所述热还原处理的时间为20-60min。
所述硫酸铜与硫酸镍的摩尔浓度之比为(1~2):(1~2)。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采用含有硫酸铜、硫酸镍和次亚磷酸钠的活化液,通过热还原处理的方法,对陶瓷基体表面进行活化,再活化后的陶瓷基体上进行化学镀铜,可以完成化学镀过程。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陶瓷材料表面化学镀铜领域,沉积过程中化学镀铜的绕镀性良好,沉积后可在陶瓷上获得质地一致的镀铜层。
本发明采用Cu、Ni作为活化金属对陶瓷进行表面活化处理,具有以下优点:(1)Cu、Ni作为非贵金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经济成本,有效节约贵金属资源,减少了资源浪费;(2)采用Cu、Ni活化,降低了贵金属对镀层的污染;(3)采用热还原处理增加陶瓷表面活化金属的粘附量,提高了镀层的结合力和覆盖率;(4)活化液稳定,工艺简单,对环境污染小,易于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得陶瓷表面化学镀铜XRD衍射图,横坐标为衍射角度,单位为度,纵坐标为衍射强度。
图2为本发明制得陶瓷表面化学镀铜宏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将陶瓷基体放入50℃除油溶液中浸泡10min后,取出先用55℃的水清洗,再用流动的水清洗;然后将清洗后的陶瓷基体放入35℃的粗化液中粗化4min,粗化后超声水洗15min;然后取出烘干,放入活化液中常温下浸渍30min,取出后在箱式炉中135℃下热还原处理50min,得到活化后的陶瓷基体。
其中,除油溶液由OP乳化剂、NaOH和水组成,且OP乳化剂的浓度为2-3g/L,NaOH的浓度为5-10g/L;粗化液由硫代硫酸钠、质量浓度为98%的硫酸和水组成,且硫代硫酸钠的浓度为200-220g/L,硫酸的浓度为15-35ml/L;活化液由CuSO4、NiSO4、NaH2PO4和水组成,且CuSO4的浓度为0.05mol/L;NiSO4的浓度为0.05mol/L;NaH2PO4的浓度为0.4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44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设备、射频连接组件及其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