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后部传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4474.2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8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申力伟;高庆林;贺志杰;阎延鹏;许明;王超;卢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0R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后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后部传力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后部结构包括后地板总成、后侧围总成和后轮罩。后地板总成包括地板纵梁和后地板横梁,地板纵梁通过减震器支座与减震器连接;后侧围总成包括C柱,C柱的一端与车身的顶盖横梁连接,另一端通过传力梁与地板纵梁连接;后轮罩作为传力梁的连接载体,与传力梁连接。
如图1所示,现有的汽车后部结构的部分示意图,汽车行驶过程中,会产生纵向力,纵向力的一部分被减震器吸收,还有一部分依次通过地板纵梁4、传力梁3和C柱2组成的后部传力结构传递到车身上,传力梁采用单通道的传力梁,即传力梁3为单个传力杆的结构。采用单通道的传力梁3的汽车后部传力结构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1、汽车在颠簸路段行驶时,汽车受到比在平坦路段行驶更大的纵向力,减震器6吸收的纵向力不变,通过传力梁3传递的部分纵向力增大,单通道的传力梁3及与其连接的后轮罩1局部受到纵向冲击力较大,具有破坏后轮罩1的危险;同时,在颠簸路上汽车受到左右晃动的力,单个传力杆与地板纵梁连接不够稳定,降低传力效果。
2、当车辆发生后碰时,后碰力冲击后地板总成,单通道的传力梁3与地板纵梁4的连接夹角为直角,后碰力的传递方向与传力梁3的方向垂直,通过传力梁3传递后碰力到车身的能力不足;同时,传力梁3与地板纵梁4连接的端部受到较大冲击力,传力梁3与后轮罩1连接部分受到的冲击力小,传力梁3与后轮罩1的连接的各个部位受力不均,易损坏后轮罩。
3、当车辆发生侧碰时,侧碰力直接作用于后侧围总成上,通过C柱2向单通道的传力梁3传递,单通道的传力梁3受到的冲击力较大;同时,单通道的传力梁3与地板纵梁4仅单通道连接,对于地板纵梁4与传力梁3连接的部位冲击较大,冲击能量难以被汽车完全吸收。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力能力较强的汽车后部传力结构,降低后轮罩受到的冲击力,进一步的使汽车具有较强的吸收后碰力和侧碰力的能力,保护后轮罩和车身。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汽车后部传力结构,包括地板纵梁、传力梁和C柱,所述地板纵梁与减震器连接;所述C柱的一端与车身连接,C柱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传力梁与所述地板纵梁连接;所述传力梁与后轮罩连接;所述传力梁包括第一传力杆和第二传力杆。
其中,所述第一传力杆和第二传力杆呈“八”字型设置。
其中,还包括第一后地板横梁和第二后地板横梁,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和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力杆和第二传力杆分开的两端连接。
其中,所述地板纵梁通过减震器支座与减震器连接,所述减震器支座包括前支撑座和后支撑座,所述前支撑座和后支撑座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力杆和第二传力杆连接所述地板纵梁的位置对应。
其中,所述C柱与车身的连接为焊接;所述C柱与传力梁以及传力梁与地板纵梁的连接为焊接;所述传力梁与后轮罩的连接为焊接。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后部传力结构,包括地板纵梁、传力梁和C柱,地板纵梁与减震器连接;C柱的一端与车身连接,C柱的另一端通过传力梁与地板纵梁连接,传力梁与后轮罩连接;传力梁包括第一传力杆和第二传力杆。第一传力杆和第二传力杆构成了双通道的传力梁结构,每个传力杆各自传递一部分纵向冲击力,降低与传力梁连接的后轮罩部分受到的冲击强度,减少后轮罩受损的危险性,保护后轮罩。
第一传力杆和第二传力杆采用“八”字型设置,传力梁与地板纵梁之间形成空腔三角形结构,提高传力梁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后轮罩的刚度,并且三角形结构有利于在车辆发生后碰时,提升后碰力通过传力梁和C柱向车身传递的能力。
第一传力杆和第二传力杆与两个后地板横梁连接,汽车发生侧碰时,侧碰力一分为二,对地板纵梁冲击较小;同时,每个传力杆都与后地板横梁连接,利用后地板横梁吸收侧碰力能量,汽车较好的吸收侧碰力能量,减少车身局部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汽车后部传力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后部传力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汽车后部传力结构受纵向力作用的传力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汽车后部传力结构受后碰力作用的传力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汽车后部传力结构受侧碰力作用的传力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44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