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阳极氧化废水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64746.9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7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俞金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长市京发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354 安徽省滁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阳极 氧化 废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阳极氧化废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铝制品加工工业的不断发展,在工业上越来越广泛地采用阳极氧化或化学氧化的方法,在铝及铝合金制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以达到防护和装饰的目的。 经化学氧化处理获得的氧化膜,厚度一般为0.3~4um,质软、耐磨和抗蚀性能均低于阳极氧化膜。经阳极氧化处理获得的氧化膜,厚度一般在5-20v m,硬质阳极氧化膜厚度可达60- 2500m.其膜层还具有似下特性:(1)硬度较高; (2)有较高的耐蚀性; (3)有较强的吸附能力;(4)有很好的绝缘性能; (5)绝热抗热性能强。阳极氧化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废水中离子成分复杂,污染严重,难以治理达标排放。使废水达到工业用水的标准而可循环利用,不仅可以满足环保要求,也可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废水回回用、增加企业供水容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铝阳极氧化废水处理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铝阳极氧化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车间酸碱水混排:分别调节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流量,使混合后废水pH值在5~9之间;
(2)沉淀池沉淀:分别加入CaO、F-和FeSO4产生Ca(OH)2、CaF2和Cr(OH)3沉淀;
(3)中和池中和处理:加入H2SO4和NaOH调节pH值为6~9;
(4)气浮池气浮刮泥:按1~2 g/L逐渐加入絮凝剂,从气浮池底通过压缩空气充入气体,气压控制在1.5~3 MPa,再使用刮泥机刮泥;
(5)过滤:通过砂滤、活性炭过滤以及阴阳离子树脂过滤达到工业用水要求。
优选地,上述步骤(4)中使用的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
上述步骤(3)的pH值为7~8。
上述步骤(5)的阴阳离子树脂的再生如下:电导率超过10×10-5 S/cm时,阳离子树脂注入5~10 g/L NaOH溶液冲洗、浸泡,阴离子树脂再生要注入3~5g/L HCl溶液冲洗、浸泡,时间为12~36 h。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可降低废水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或零排放,降低环保处理成本,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检测结果达二级标准;本发明可使废水回用生产,有利于节能环保、产能扩大,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铝阳极氧化废水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如无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原料均可以通过市售得到;或根据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得到。除非另有定义或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技术熟练入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
除非另外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
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
一种铝阳极氧化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车间酸碱水混排:分别调节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流量,使混合后废水pH值在5~9之间;
(2)沉淀池沉淀:分别加入CaO、F-和FeSO4产生Ca(OH)2、CaF2和Cr(OH)3沉淀;
(3)中和池中和处理:加入H2SO4和NaOH调节pH值为6~9;
(4)气浮池气浮刮泥:按1~2 g/L逐渐加入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从气浮池底通过压缩空气充入气体,气压控制在1.5~3 MPa,再使用刮泥机刮泥;
(5)过滤:通过砂滤、活性炭过滤以及阴阳离子树脂过滤达到工业用水要求。
水质的检测方法见表1:
检测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铝阳极氧化废水经本发明的方法处理后,达到二级标准,可作为工业用水循环利用,不仅达到了环保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长市京发铝业有限公司,未经天长市京发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47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