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5351.0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4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见;周加旺;闫增双;姚佐国;李大祥;张春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联众华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生化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及方法,属于环保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村、镇污水是指村、镇两类聚居点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及为其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即不包括工业生产及农村生产所产生的废水。中国的村镇污水面广、量大,治理需求迫切。根据建设部制定的《全国村镇污水治理规划(2011年-2015年)》,截止到2007年末,中国有村级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比例仅为2.6%,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福建、山东、广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截止到2010年,全国村镇污水总产生量136.2亿吨,占全国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22.9%。村镇污水污染负荷对流域水环境污染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因此,在国家层面上,为了从整体上改善中国水环境质量,未来中国流域污染控制的重心也必须逐步向村镇污水治理转移。目前我国村镇污水处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处理率低:全国污水处理水平的比例:城市占78%、建制镇占15%、村庄占6%。其中的建制镇很大一部分是县城的城关镇,如果统计真正的建制镇则污水处理水平只占了不到10%。
(2)闲置率高:当前我国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省份的污水处理率较高,但该五个省份所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营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处理设置的产权与运行权归乡镇或者村庄所有,由于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造成大量处理设施难以正常运营。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开发一种投资小、运行维护、处理效果好的村镇污水处理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处理效果高、投资低、运行维护简单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包括一长方形池体,所述池体内从左至右依次布置有纵向设置的布水墙、第一填料墙、第二填料墙、第三填料墙和第四填料墙,并将池体内分隔成相互连通的不同反应区,其中,所述布水墙的两侧分别与池体的左侧内壁及第一填料墙围成布水区和水解酸化区,所述第二填料墙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填料墙和第三填料墙围成第一反应区和兼氧区,所述第四填料墙的两侧分别与第三填料墙和池体的右侧内部围成第二反应区和检测区;所述水解酸化区、第一反应区、兼氧区和第二反应区内还设有曝气管。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内还设有不低于一面的填料墙,且相邻的两面填料墙间设有曝气管。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填料墙、第二填料墙、第三填料墙、第四填料墙以及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内的填料墙的结构相同,均由多块多孔生物填料层叠而成;且相邻两块多孔生物填料间的间距为0.3-0.5cm。
优选的是:所述水解酸化区和兼氧区内的曝气管设置于水解酸化区和兼氧区内的底部,所述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内的曝气管从上至下设置有两层。
优选的是:所述水解酸化区的曝气比为:0.2-0.5:1,所述第一反应区的曝气比为3-8:1,所述兼氧区的曝气比为0.2-0.5:1,所述第二反应区的曝气比为2-6:1。
优选的是:所述布水墙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布水孔。
优选的是:所述池体的池深为3.5-4.5米。
一种污水生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1)污水经布水区进入到水解酸化区内,对污水中的COD进行初步降解,提高污水 的可生化性;
2)水解酸化区的出水进入到第一反应区,并在第一反应区中进一步降解污水中COD及氨氮污染物,且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硝化降解;
3)第一反应区的出水经兼氧区进一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后,进入到第二反应区,并在第二反应区内进一步除去污水中的COD及氨氮污染物,以及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进一步的硝化后;
4)第二反应区的出水进入到检测区,经取样检测合格后,进行达标排放。
优选的是:污水在水解酸化区内的停留时间为3-9小时,污水在第一反应区内的停留时间为6-12小时。
优选的是:污水在兼氧区内的停留时间为2-6小时,污水在第二反应区内的停留时间为4-1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联众华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联众华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53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便于清洗镜头的3D摄影机遮光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