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尪痹的药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7210.2 | 申请日: | 2013-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6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吕玉娥;李峰彬;李圣云;田佩洲;段永峰;郝重耀;高向军;王建强;冯婵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针灸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756 | 分类号: | A61K36/756;A61P19/02;A61P29/00;A61K35/58;A61K35/56;A61K35/36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30006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尪痹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中药为原料药制备的治疗尪痹的药物。
背景技术
尪痹系风凉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所致的骨关节疾病,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其起病缓慢,反复迁延不愈,多因感受风寒湿邪而反复发作。初起多以小关节呈对称性疼痛肿胀,好发于指关节或背省、晨僵、活动不利;病久受累关节呈梭形肿胀、压痛拒按,活动时疼痛;后期关节变形僵直,周围肌肉萎缩。西医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范畴,临床具有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特点,属于常见疑难杂症。
目前国内外对于尪痹的治疗仍以激素及非甾体抗炎药为主,主要是消炎、止痛、抗风湿。这些疗法既不易根治,且易反复,同时毒副作用大,易造成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由于破坏了人体的生态平衡,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再失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尪痹的药物,该药物具有益气养血,祛风散寒,胜湿化痰,活血化瘀,通利关节止痛的作用,治疗尪痹各种典型病痛,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中医认为,尪痹多慢性迁延,反复不愈,久病必虚,故在治疗上应以扶正为当务之急。其次,此类患者在漫长的疾病过程中,由于气虚无力御邪、祛邪,往往多种邪气久留,寒热错杂,虚实并见。故而在治疗中当扶正与祛邪兼顾,祛风散寒,胜湿化痰,活血化瘀,通利关节止痛兼扶正气。
基于以上机理,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的:
苍术 20~40 黄柏 20~40 补骨脂 20~40
骨碎补 20~40 地龙 20~40 乌蛇 20~40
穿山甲 10~20 鸡血藤 50~70 乳 香 20~40
没药 20~40 络石藤 20~40 海风藤 20~40
黄芪 50~70 当归 20~40 威灵仙 20~40
羌活 20~40 独活 20~40 牛膝 20~40
钩藤 20~40 皂角刺 10~20。
上述药物优选的原料药重量份数为:
苍术 25~30 黄柏 25~30 补骨脂 25~30
骨碎补 25~30 地龙 25~30 乌蛇 25~30
穿山甲 12~15 鸡血藤 55~60 乳 香 25~30
没药 25~30 络石藤 25~30 海风藤 25~30
黄芪 55~60 当归 25~30 威灵仙 25~30
羌活 25~30 独活 25~30 牛膝 25~30
钩藤 25~30 皂角刺 12~15。
以上各种原料药的用量是经过大量试验总结得出的,试验证明,各种原料药在上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将本发明上述药物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的常规口服剂型,如片剂、丸剂、散剂、胶囊剂等。不同的剂型并不会带来所述药物临床效果上的显著性差别,因此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胶囊剂。
将本发明药物制成胶囊剂的具体制备方法是:将所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混合均匀,加水煎煮3次,每次30~60分钟,合并3次煎液,过滤后浓缩成相对密度1.2~1.3(25~30℃)的稠膏,干燥、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装入胶囊中制成胶囊剂。
或者,也可以将所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混合,研成100~120目的药粉,装入胶囊中制成胶囊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未经山西省针灸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72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