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氯气回收中的次氯酸钠密度测量与过程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7244.1 | 申请日: | 2013-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8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覃德光;陈炳谦;王志杰;周爱存;武晓兵;杜建臣;李瑞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9/26 | 分类号: | G01N9/26;C01B11/06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明淑娟 |
地址: | 063305***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气 回收 中的 次氯酸 密度 测量 过程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氯碱行业中氯气的回收,特别是一种氯气回收中的次氯酸钠密度测量与过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解法制碱都涉及废Cl2气回收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稀NaOH进行吸收的方法进行,流程图如图1所示,从流程图中可以看出废氯气通过NaOH两次回收,回收尾气放空,生成的次氯酸钠作为商品出售,在实际控制过程中,氢氧化钠的浓度是预先配置好的,由于废氯气的流量是不可控的,如何才能得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已反应完成,如何测量,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简单的氯气回收过程中次氯酸钠密度测量与过程控制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氯气回收中的次氯酸钠密度测量与过程控制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在碱液循环槽或次钠储槽上安装法兰式差压变送器,上、下法兰孔的孔距定为H;在碱液循环槽或次钠储槽设置液位调整变送器零点;
将首次配置好浓度的稀NaOH溶液打入碱液循环槽或次钠储槽中,碱液循环槽或次钠储槽液位高度在碱液循环反应过程中始终高于差压变送器上法兰孔;
计算起始NaOH溶液的密度ρ1:差压变送器的显示值/g×上、下法兰孔的孔距H;依据平衡反应方程式计算出NaOH完全反应后混合溶液的密度ρ2;
将差压变送器的显示值调至零点,测算差压变送器压力值:△P=(ρ2-ρ1)gH;△P/75%取整即得到差压变送器量程PH;
差压变送器压力值△P与所选择的差压变送器的量程PH的比值即为报警点;当差压变送器指示到达报警点时,表示NaOH溶液反应完成;
差压变送器安装调试完毕,启动碱液循环泵开始循环吸收氯气,观察密度变化,当NaOH溶液完全反应完成,停循环泵,启动次钠泵排出成品;
用差压变送器测量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的密度,从而能够控制反应进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次钠溶液随NaOH与氯气反应时密度变化,用差压变送器通过测量溶液密度的办法来确定NaOH是否反应完成,是一种简单并且实用的氯气回收过程中的次钠密度测量和自动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所采用的优选方案是:
当第二次配制起始NaOH溶液时,起始NaOH浓度与首次一致,就无需调整差压变送器量程和零点;当第二次配制的NaOH溶液打入碱液循环槽或次钠储槽且液位高度超过上法兰孔时,差压变送器显示小于零表示浓度与首次比偏低;当差压变送器显示大于零表示浓度与首次比偏高;浓度偏低或偏高时需要调整配置水量,以达到标准首次配置的浓度。
相同NaOH溶液起始浓度时,应当保持液位恒定一致,用差压变送器通过测量差压变化确定NaOH是否反应完成。
设备采用具有上、下法兰孔的碱液循环槽或次钠储槽,上、下法兰的安装孔距设定是H米,并安装差压变送器;由质量百分比是32%的NaOH溶液按比例加水稀释的方法进行配制稀NaOH溶液,根据次钠成品浓度要求配制后稀NaOH浓度是11%~20%,碱液循环槽或次钠储槽液位高度在碱液循环反应过程中始终高于差压变送器上法兰孔;
所选用的差压变送器起始量程为0~60KPa;计算起始NaOH溶液的密度ρ1:差压变送器的显示值/g×H米;依据平衡反应方程式计算出反应后混合溶液的密度ρ2。
在碱液循环槽或次钠储槽上安装法兰式差压变送器;上、下法兰孔的孔距根据碱液循环槽或次钠储槽的高度设定为H=2米;在碱液循环槽或次钠储槽没有液位时调整变送器零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72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移动终端误操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