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口径钛合金管的挤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7265.3 | 申请日: | 2013-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6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范晔峰;拓雷锋;张伟伟;段政均;李树伟;侯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3/22 | 分类号: | B21C23/22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王思俊 |
地址: | 0300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径 钛合金 挤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口径钛合金管的挤压方法。
背景技术
钛合金是一种新型的结构材料,它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如密度小、比强度和断裂韧性高、疲劳强度和抗裂纹扩展能力好、低温韧性良好、抗蚀性能优异。因此他在航空、航天、化工、造船等工业部门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现有钛合金无缝管多采用穿孔+轧制或挤压+轧制方式生产,因受到加热工艺及装备的限制,大口径(150<D≤610mm)钛管生产工艺发展较为缓慢,不具备工业化生产的条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大口径钛合金管生产方法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工业化生产的大口径钛合金管挤压方法。
本大口径钛合金管的挤压方法包括下述依次的步骤:
Ⅰ包裹铜套
在坯料内外表面包裹2~3mm厚的铜套,坯料的外直径是大口径钛合金管的外直径的1.35~1.85倍;坯料的内直径比大口径钛合金管的内直径大5~12mm;在坯料内外表面包裹的铜套将在热挤压过程中起到润滑作用。
Ⅱ加热
将坯料放入感应炉,以5~10mm/min的加热速度将坯料由室温加热到目标温度910~930℃,保温时间 20~25min;在加热阶段,需采取低功率加热,加热功率 80~100KW。
Ⅲ挤压
利用卧式挤压机将加热好的坯料挤压到要求尺寸;挤压模具尺寸如下:
挤压模工作带的直径是大口径钛合金管的外直径的1.012倍;(因冷却后钛合金管的外直径要缩小)
挤压模入口圆弧的半径是15±0.1mm;
挤压模出口锥角是5±0.1°;
挤压针工作带的直径是大口径钛合金管的内直径的1.007倍;(因冷却后钛合金管的内直径要缩小)
挤压针内孔的直径是35±0.1 mm;
热挤压成钛合金管。
本发明通过铜套润滑、感应炉加热、卧式挤压的方式实现大口径钛合金管的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挤压模具的轴向剖视图。
图2 是本发明的挤压针的轴向剖视图。
图3是图2中右端的局部放大图。
上述图1中:
1—挤压模外侧面 2—挤压模入口圆弧 3—挤压模工作带
4—进料侧端面 5—挤压模出口锥角 6—出料侧端面
上述图2中:
7—挤压针工作带,决定挤压管内孔尺寸
8—挤压针导向部分 ,与挤压垫形成封闭端面,防止金属倒流
9—挤压针内孔,用于挤压针内冷水循环
10—挤压针连接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施例挤压的钛合金管的外径为Φ172mm内径为Φ134mm,长4000 mm。所用的材料是钛合金TC4,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Fe 0.2; C 0.08; N 0.04; H 0.010; O 0.1;
Al 6.2; V 4.5; 其余为Ti与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实施例用320系列挤压筒。(是本行业的标准)
坯料外径 Φ306mm; 坯料内径 Φ140mm;
挤压规格 Φ172×19 mm ;
本实施例所用的挤压模具与挤压针见图1与图2,挤压模工作带3的直径Φ174mm;挤压针工作带7的直径Φ135mm;挤压模入口圆弧半径2是15mm, 挤压模出口锥角5是5°;挤压针导向部分8的直径140mm;挤压针内孔9的直径是35 mm。
本大口径钛合金管的挤压方法的实施例包括下述依次的步骤:
Ⅰ包裹铜套
在坯料内外表面包裹铜套。
不锈钢热挤压一般用玻璃粉润滑,而对于钛合金热挤压来说,受到加热温度低的限制,用玻璃粉润滑会因摩擦力大而导致闷车、断针等现象,而采用包裹铜套的润滑方式则能起到良好的润滑效果。
Ⅱ加热
将坯料放入感应炉,利用感应炉,将坯料由室温加热到目标温度。由于感应加热的趋肤效应,极易使坯料表面的铜套因升温过快而破裂,故在加热阶段,需采取低功率加热,保证铜套在加热过程中的完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72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