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屋面与金属板屋面的可变形衔接方法及可变形衔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7983.0 | 申请日: | 2013-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2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轩;郑平;吴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3/38 | 分类号: | E04D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1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屋面 金属板 变形 衔接 方法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墙体衔接方法及衔接结构,具体为混凝土屋面与金属板屋面的可变形衔接方法及可变形衔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经常可以碰到墙体需要衔接的状况。特别是不同材质的多个墙体,需要进行相互连接,并满足一定的强度、防水、防燃等要求。例如,门窗与墙体连接方法主要有钢附框连接、燕尾铁脚焊接连接、燕尾铁脚与预埋件连接、固定钢片射钉连接、固定钢片金属膨胀螺栓连接等几种。门窗与钢筋混凝土墙体的连接可用固定钢片(或燕尾铁脚)射钉或金属膨胀螺栓连接等。当采用固定钢片连接固定门窗时,门窗四周边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水泥砂浆塞缝。水泥砂浆塞缝能使门窗外框与墙体牢固可靠地连接,并对门窗的框料起着重要的加固作用。当缝隙采用聚胺脂泡沫填缝剂或其它柔性材料填塞时,固定钢片应采用燕尾铁脚代替,以保证门窗与墙体的连接固定可靠度。
90年代,钢结构作为大跨度建筑开始从国外引进,并且得到大规模推广,钢结构建筑主要由钢架和外围维护结构组成,形成完整建筑。很多情况下,钢结构建筑需要与混凝土墙面进行对接。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混凝土屋面与金属板屋面衔接处,并未有专门的图集标明明确的构造做法。而且因为常有大面积的降水,会导致衔接处漏水,所以楼面的衔接做法,对衔接处缝的防水要求很高,并且每个屋面衔接处的部分,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汇水区域,把大面积的降水分成若干个区域分别排出。原来的衔接结构均无法满足对变形缝的处理,无法满足较大尺度范围内的缝宽,同时无法实现目前对建筑的沉降,防震,伸缩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提出一种全新的,混凝土屋面与金属板屋面的可变形衔接方法及可变形衔接结构,以解决工程中混凝土屋面与金属板屋面可变形和防水的衔接需求。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混凝土屋面与金属板屋面的可变形衔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混凝土屋面与金属板屋面之间留有一定空隙的变形缝,屋面龙骨与混凝土屋面的梁对齐,首先将铁皮安装在混凝土屋面的梁与金属板屋面的屋面龙骨的衔接处下端,作为封堵,用钢钉将铁皮固定在混凝土梁上靠近变形缝的侧面,用铆钉将铁皮固定在金属板屋面的屋面龙骨的下端面,其中铁皮在变形缝内的长度大于变形缝的长度,即铁皮具有一定的盈余量;
b、在混凝土板上及屋面龙骨上铺设保温材料以及金属夹芯板,其中保温材料与金属夹芯板之间留有一缝,保温材料与金属夹芯板的上端面基本平齐;
c、填充一定填充材料于衔接的所述缝处;
d、以上步骤完成后,铺设钢板作为泛水材料,钢板横跨混凝土屋面的梁与金属板屋面的屋面龙骨,位于保温材料以及金属夹芯板的上方,用钢钉将钢板固定在混凝土屋面的保温材料上,用铆钉将钢板固定在金属板屋面的金属夹芯板上;
e、在钢板两端分别用密封材料封堵,防止水的进入。
其中所述铁皮使用的是26号镀锌铁皮,所述钢板使用的是0.6mm厚镀锌钢板。
其中所述填充材料可以为沥青麻丝。
一种混凝土屋面与金属板屋面的可变形衔接结构,其中混凝土屋面与金属板屋面之间留有一定空隙的变形缝,屋面龙骨与混凝土屋面的梁对齐,铁皮安装在混凝土屋面的梁与金属板屋面的屋面龙骨的衔接处下端,钢钉将铁皮固定在混凝土梁上靠近变形缝的侧面,铆钉将铁皮固定在金属板屋面的屋面龙骨的下端面,其中铁皮在变形缝内的长度大于变形缝的长度,即铁皮具有一定的盈余量;在混凝土板上及屋面龙骨上铺设有保温材料以及金属夹芯板,其中保温材料与金属夹芯板之间留有一缝,所述缝中填充一定填充材料;钢板作为泛水材料横跨混凝土屋面的梁与金属板屋面的屋面龙骨,位于保温材料以及金属夹芯板的上方,钢钉将钢板固定在混凝土屋面的保温材料上,用铆钉将钢板固定在金属板屋面的金属夹芯板上;在钢板两端分别用密封材料封堵,防止水的进入。
本发明衔接方法及衔接结构的采用,相对常规做法及结构有如下技术优点:
(1)安装规范,施工简便,节省材料。
(2)外形美观,不同材质屋面衔接紧密。
(3)满足大型工程中对变形缝的需求,适应较大尺度范围内的缝宽,同时起到了沉降,防震,伸缩的作用。
(4)解决之前没有明确规范,施工随意造成的材料浪费,构造马虎,使用不便,二次设计不合理问题。
(5)形成独立排水区域,提高排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衔接结构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79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升免疫力的干型膨化宠物狗饲料
- 下一篇:气浮旋流聚结复合式污水除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