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式电缆接头保护盒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8304.1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1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晖宇;杨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3M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10 | 分类号: | H02G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张天舒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电缆 接头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气囊式电缆接头保护盒。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的短路、爆炸事故通常容易引发高压电弧、电缆着火、机械冲击,而且这种机械冲击易形成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巨大危害,对周边的电缆造成很大的损失风险。因此,对电缆中间接头保护装置而言,抗爆和防火性能是最为重要的。
传统的电缆中间接头保护盒有采用铸铁盒体、不锈钢材质或弱磁铁板材料等,其中或有环氧树脂浇灌,这类产品较为笨重、耗用大量人力安装,而且在一些爆炸事故中,由于爆炸冲击强度大,铸铁保护盒体也会被炸裂,导致发生二次伤害事故的风险。
一些电缆中间接头保护盒有选用阻燃尼龙纤维复合材料作为盒体材料,一些保护盒则在盒体内部采用石棉板、防火包、防火泥等防火材料,同时也有一些采用泄能孔/密封塞的方式进行爆炸压力释放。新型防火复合材料制成的保护盒则具有防火、轻质、便捷安装的特点,
中国专利CN201733055公开了一种电缆接头防爆盒,根据其描述,包括四片壳体、密封圈、密封塞、高压电缆密封胶、防水胶带等,壳体采用高强度阻燃尼龙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在壳体的侧面设有泄能孔。
中国专利CN202309010公开了一种用于保护电缆中间接头的防火保护盒,包括防火板材形成的壳体,内部具有包裹电缆中间接头的柔性包裹材料,可在电缆中间接头爆炸或者起火时有效控制火焰的传播或者蔓延。
因此,不断地需要有更轻质、防火特点的防火保护盒,承受更大的爆炸冲击强度和控制灾害的发生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式电缆接头保护盒,该气囊式电缆接头保护盒能够更好的吸收和承受瞬时的爆炸压力,有利于保持盒体结构的完整性和防火密闭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式电缆接头保护盒,其中,包括具有开孔的盒体以及覆盖所述开孔的气囊。
优选地,所述气囊具有开口,该开口覆盖所述盒体上的所述开孔。
优选地,所述气囊的所述开口的面积在60cm2至210cm2之间。
优选地,所述开孔为多个,每个所述开孔的面积均在78mm2至176mm2之间。
优选地,所述开孔为一个,且所述开孔的面积在60cm2至210cm2之间。
优选地,所述气囊式电缆接头保护盒还包括封闭结构,该封闭结构用于在所述盒体内的气体未膨胀时封闭所述开孔,并且当所述盒体内的气体膨胀时,所述封闭结构能够被气体冲破。
优选地,所述封闭结构包括铝箔,该铝箔贴覆在所述开孔周边,以在所述盒体内的气体未膨胀时封闭所述开口。
优选地,所述气囊式电缆接头保护盒还包括将所述气囊固定在所述开孔周边的固定件。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压条和固定螺栓,所述气囊的边缘固定在所述压条和所述盒体的上表面之间,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压条、所述气囊的边缘和所述盒体的侧壁将所述气囊固定在所述盒体上。
优选地,所述气囊经防水处理。
优选地,所述气囊上设有泄压口,当所述气囊内的气体达到预定压力时,所述泄压口与外界相通,以将所述气囊内的气体排出;或者,泄压口以较小的口径与外界相通,以便缓慢泄压,例如直径30mm至50mm之间的圆形泄压口。
优选地,所述气囊由拉伸强度为20MPa至200MPa的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气囊由尼龙材料或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气囊的容积等于或大于所述盒体的内部容积。
优选地,所述盒体的内部容积在20L至30L之间,所述气囊容积在30L至80L之间。
优选地,所述气囊能够以折叠收拢的状态设置在所述盒体上。
按照本发明的气囊式电缆接头保护盒,在电缆中间接头发生短路爆炸的时候,瞬时产生的火焰和电弧能够被限制在气囊式电缆接头保护盒的盒体内,而由于所述盒体内空气被加热产生的膨胀压力,能够从盒体的开孔进入所述气囊中,并由与之连接的气囊进行吸收和缓冲,从而降低气囊式电缆接头保护盒中的压力,可以避免盒体破坏或分解,进而可以避免造成人员财产伤害,并且可以避免因火焰、烟气泄露引发的次生电缆火灾事故。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气囊式电缆接头保护盒有利于保持其盒体结构的完整性和防火密闭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中国有限公司,未经3M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83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极性电刺激保护装置
- 下一篇:用于预制混凝土塔架的防雷接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