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扩散膜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8372.8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5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唐海江;李刚;崔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B1/10;F21V5/08;B32B7/12;B32B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7 | 代理人: | 张华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侧光式 背光 模组 扩散 | ||
1.一种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膜包括透明基材,所述透明基材的上表面设置有扩散层,下表面设置有保护涂层;所述扩散层包括扩散粒子和胶黏剂,所述扩散粒子通过胶黏剂黏结在所述基材上;所述扩散膜靠近灯源一端雾度及遮盖性高于远离灯源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中包含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30-95重量份的扩散粒子;所述扩散粒子包括有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1-100μm,所述扩散层的厚度为扩散粒子最大粒径的1/100-80/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粒子还包括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0.01-10μ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添加在扩散层靠近灯源的一端,添加量为0.1-10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粒子为有机扩散粒子,所述扩散层靠近灯源一端与远离灯源的一端的最大厚度比为2-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靠近灯源一端与远离灯源的一端中扩散粒子的重量比为1.4-3: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靠近灯源一端与远离灯源的一端的最大厚度比为2-1: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靠近灯源一端与远离灯源的一端中扩散粒子的重量比为3-1.5: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靠近灯源一端与远离灯源的一端中扩散粒子的重量比为3-1.5: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靠近灯源一端与远离灯源的一端的最大厚度比为2-1:1;且所述扩散层靠近灯源一端与远离灯源的一端中扩散粒子的重量比为3-1.5:1。
10.根据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扩散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扩散粒子与胶黏剂混合制备扩散层涂布液,将胶黏剂和抗粘连粒子混合制备保护涂层涂布液;
(2)采用双向拉伸法制备透明基材;
(3)将步骤(1)所得的扩散层涂布液涂布在步骤(2)所得透明基材的上表面,形成扩散层;将步骤(1)所得的保护涂层涂布液涂布在步骤(2)所得透明基材的下表面,形成保护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837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