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冷却流动模式的动力传动系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8540.3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7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D.B.格拉斯福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5/10 | 分类号: | F01P5/10;F01P3/02;F01P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贺紫秋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冷却 流动 模式 动力 传动 冷却系统 | ||
1.一种动力传动系冷却系统,用于具有发动机的动力传动系,所述发动机带有汽缸盖和发动机缸体,该动力传动系冷却系统包括:
冷却剂泵;
多个冷却剂通道;
第一三位阀,操作地与冷却剂泵的出口连接,且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置,以通过冷却剂流动通道至少部分地建立不同的冷却剂流动模式;
其中当三位阀在第一位置中时,在第一冷却剂流动模式中来自冷却剂泵的冷却剂流被阻挡而不能到达汽缸盖和发动机缸体;其中当三位阀在第二位置中时,在第二冷却剂流动模式中,来自冷却剂泵的冷却剂流被提供到汽缸盖,且被阻挡而不能达到发动机缸体;且其中当三位阀在第三位置中时,在第三冷却剂流动模式中,冷却剂从冷却剂泵流到发动机缸体并从发动机缸体流到汽缸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动系冷却系统,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其与汽缸盖热连通,以指示汽缸盖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与发动机缸体热连通,以指示发动机缸体温度;
控制器,操作地连接到第一三位阀并连接到温度传感器;
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指示汽缸盖温度低于第一预定温度时,将第一三位阀设置在第一位置中;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指示汽缸盖温度高于第一预定温度且发动机缸体温度低于第二预定温度时,将第一三位阀设置在第二位置中;且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指示发动机缸体温度高于第二预定温度时,将第一三位阀设置在第三位置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动系冷却系统,其中动力传动系具有连接到发动机的变速器,且还包括:
发动机换热器,与发动机缸体中的发动机油热连通;
变速器换热器,与变速器中的变速器油热连通;
第二三位阀,在冷却剂流中定位在发动机缸体的下游处的冷却剂流动通道中、操作地与控制器连接且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
其中当第二三位阀在第一位置中时,冷却剂流被提供到发动机换热器,且被阻挡而不能到达变速器换热器;
其中当第二三位阀在第二位置中时,冷却剂流被提供到变速器换热器,且被阻挡而不能达到发动机换热器;
其中当第二三位阀在第三位置中时,冷却剂流被提供到发动机换热器和变速器换热器;
第三温度传感器,与发动机缸体中的发动机油热连通并操作地连接到控制器,以指示发动机油温;
第四温度传感器,与变速器中的变速器油热连通并操作地连接到控制器,以指示变速器油温;
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当发动机油温低于预定油温时,将第二三位阀设置在第一位置中;
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当发动机油温高于预定油温且变速器油温低于预定油温时,将第二三位阀设置在第二位置中;和
其中当发动机油温和变速器油温高于预定油温时,第二三位阀在第三位置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动系,其中在第二冷却剂流动模式期间,第二三位阀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中;且其中,在第三冷却剂流动模式期间第二三位阀在第三位置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动系冷却系统,还包括:
排气系统,排气穿过所述排气系统从发动机排出;
废热回收装置换热器(EHRDHE),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排气系统内,且与第二三位阀的上游处的冷却剂流动通道中的冷却剂流热连通;
旁通阀,具有换热位置和旁通位置,且操作为在换热位置中引导排气流穿过EHRDHE,在旁通位置中引导排气流绕过EHRDHE;
其中当第二三位阀在第一位置中,且当第二三位阀在第二位置中时,旁通阀在换热位置中;和
其中当第二三位阀在第三位置中时旁通阀在旁通位置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传动系冷却系统,还包括:
散热器,操作地连接到冷却剂流动通道;
散热器阀,定位在散热器和水泵的入口之间的冷却剂流动通道中;其中该散热器阀配置为具有允许冷却剂流过散热器的打开位置和阻止冷却剂流过散热器的闭合位置;
其中,在第一和第二冷却剂流动模式中,散热器阀在闭合位置中;且
其中,当第二三位阀在第三位置中且冷却剂温度指示发动机油温和变速器油温高于预定最大油温时,在第三冷却剂流动模式中散热器阀在打开位置中,其中所述最大预定油温高于所述预定油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854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元件与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空间增益的稀疏平面阵形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