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式叶轮及包括该离心式叶轮的吹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68653.3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1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30 | 分类号: | F04D29/30;F04D29/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叶轮 包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式叶轮。
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该离心式叶轮的吹吸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吹吸装置(包括吹风机和吹吸机),主要包括进风口,出风口,蜗壳,设于蜗壳内的叶轮,用于带动叶轮旋转的马达,以及吹吸附件。一般来说,吹吸装置中的叶轮都属于离心式叶轮,离心式叶轮主要包括轮盘,设于轮盘中心的轮毂,以及设于轮毂和轮盘边缘所围成的环形区域中的多片叶片,其中,叶片的形状及其排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离心式叶轮的出风量、出风效率及噪声质量。
目前,尽管叶片的弯向、曲率千变万化,但整体来说,叶片的各个端面都是光滑而整齐的。当离心式叶轮正常运转时,气流流经各叶片之间的通道时会产生漩涡,漩涡随着气流的流动而越卷越大,并周期性地从叶片后端脱落。这样不但会影响叶轮的效率,而且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虽然现在针对叶轮性能优化的改进措施层出不穷,但主要是从叶片的安装角度、叶片内外直径的变化、破坏叶片周向夹角的均匀布置等方面进行改进,都没有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小气流阻力,同时又能减少振动和噪声的叶轮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心式叶轮,可以有效减小气流阻力,提高出风效率,同时又能控制振动和噪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离心式叶轮,包括:轮盘;轮毂,位于轮盘的一个侧面的中心,具有中心轴线,所述离心式叶轮围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若干叶片,设于所述侧面上并由所述轮毂向所述轮盘外周延伸,每个叶片包括迎风面和背风面;所述叶片上设有若干个锯齿,所述若干个锯齿位于靠近轮盘外周的叶片后端,径向由轮盘中心向轮盘外周延伸,所述锯齿至少设于背风面上。
本方案实施后的有益效果为:气流从轮毂流入叶片通道后产生漩涡,涡流是导致气流不畅并引发振动和噪声的“罪魁祸首”,本发明在叶片尾端设置用以破碎涡流的锯齿,使得涡流在即将从叶片后端脱落时遭遇到锯齿的分割,即锯齿将大尺度的漩涡破碎成小尺度的漩涡,因而减少了气流的阻力,并因此减小了离心式叶轮的振动并降低了噪声。
优选地,所述叶片包括与轮盘外周相交的叶片外缘,所述锯齿由叶片后端延伸到叶片后缘。由于涡在将要脱落的时候仍然盘旋在叶片后端至叶片后缘的部位,因此锯齿需要延伸到叶片后缘,从而能够保证不间断地破碎脱落涡。
优选地,所述锯齿具有从叶片后缘向叶片后端延伸的深度,锯齿的深度为叶片弦长的10%~15%。锯齿的深度越大,表明破碎脱落涡的动作越早。
优选地,所述锯齿还设于所述迎风面上。涡流流经叶片通道时,迎风面和背风面都与涡流的形成和扩张有关,因此迎风面上也设置锯齿,进一步加强破碎涡流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若干叶片等间距地分布于所述第一侧面上。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吹吸装置,使该吹吸装置的出风效率高,且减少吹吸装置的振动并降低噪声。
本发明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吹吸装置,包括主机壳体,所述主机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主机壳体内设有电机以及由电机驱动的叶轮,所述叶轮使气流从进风口流入并流向出风口;所述叶轮为任一个前述的离心式叶轮。
上述方案实施后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离心式叶轮通过在叶片尾端设置用以破碎涡流的锯齿,使得涡流的尺度得以有效的控制,从而提升了出风效率并减少了振动、降低噪声,当吹吸装置采用这样的离心式叶轮作为风扇使用,必然可以改善吹吸装置的出风效率,并改善因噪声和振动而引起的不适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吹吸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离心式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风扇 11.轮盘 12.轮毂
2.叶片 21.迎风面 22.背风面
23.叶片前缘 24.叶片后缘 27.锯齿
3.操作手柄 4.进风口 5.出风口
6.马达 7.开关 8.主机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86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