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馏器及油砂热解干馏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68745.1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9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郎莹;吴健;尚新立;刘晓龙;李志源;赵守国;胡庆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华集团新疆和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C10B5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李玉秋 |
地址: | 83440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和布克***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馏 油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馏器及油砂热解干馏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常规石油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非常规石油资源。油砂作为非常规石油资源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在全球可利用的烃类能源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在世界能源供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未来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资源。油砂是指已露出或近地表的重质残余石油浸染的砂岩,系沥青基原油在运移过程中失掉轻质组分后的产物,有时也指浸渍轻馏分部分逸出后的一种天然石油的砂或砂岩,可用来提取重油或沥青。
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科研院所开始关注油砂的综合利用,对油砂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技术进行专门的研究工作。但是我国油砂开发利用的总体水平还是相对滞后,相关的油砂分离的技术研究也比较少,并且没有专门的油砂分离工业化装置。油砂分离系统主要有三种:热水洗系统、溶剂萃取系统、热解干馏系统。其中,热解干馏系统是指在隔绝空气或充满惰性气体的条件下,采用间接或直接加热的方法,使预处理过的油砂在干馏器内加热分解的反应过程。油砂在热解干馏后生成各种气体、蒸汽以及固体残渣,气体与蒸汽的混合物经冷却后被分成气体和液体。热解干馏系统通过能量回收系统,降低了总体能耗,而且基于热解吸的原理,油砂在缺氧和封闭的空间中通过间接加热,使水和碳氢化合物挥发出来,油砂中所有的固体成分都被热解实现惰性化,分离相对彻底,对环境污染小,节省水资源。
因此,热解干馏系统的设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有技术中也公开了多种油砂的热解干馏系统,如专利CN201737895U中公开了小颗粒油页岩固体热载体干馏工艺:采用回转式动态干馏器,将原料在回转反应器内筒干馏,外加热源在回转反应器的外筒给原料进行加热。如专利CN201106035Y中也公开了油砂固体热载体干馏工艺:采用残渣内循环式水平干馏炉,将原料在内筒体干馏,外加热源在外筒体对内筒体进行间接加热,同时,干馏产生的残渣在内筒体循环,为干馏提供部分热量。但是在上述两种干馏系统中,均采用了需要密封的内筒体和外筒体的两层结构,但是,现有技术难以将内筒体和外筒体完全密封,存在热量无法充分利用、烧油等不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干馏器及油砂热解干馏系统,本发明提供的干馏器能够充分利用热量,而且不存在烧油等不安全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馏器,包括筒体和对所述筒体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
所述筒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固体出口;
所述筒体上设置有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靠近进料口一端设置;
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螺旋推进器,所述螺旋推进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筒体内靠近进料口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片,所述电加热片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外壁上。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加热片外部的隔热层。
优选的,所述筒体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之间形成夹层,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夹层相通。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燃烧装置。
优选的,所述燃烧装置为燃烧室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热水产生装置或热水供应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油砂热解干馏系统,包括: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干馏器;
与所述干馏器的气体出口相连的气体处理装置;
与所述干馏器的固体出口相连的半焦提升机,所述半焦提升机的出口与所述干馏器的进料口相通。
优选的,所述气体处理装置包括:
与所述干馏器的气体出口相连的旋风分离器;
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口相连的洗涤塔;
与所述洗涤塔的出口相连的冷凝器;
与所述冷凝器的液体出口相连的分离罐;
与所述冷凝器的气体出口相连的引风机。
优选的,还包括原料处理装置,所述原料处理装置包括:
破碎机;
与所述破碎机的出口相连的柱磨机;
与所述柱磨机的出口相连的蒸汽干燥器;
与所述蒸汽干燥器相连的料仓,所述料仓的出口与所述干馏器的进料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华集团新疆和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庆华集团新疆和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87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