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烯和异丁烯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269039.9 申请日: 2013-06-28
公开(公告)号: CN104250191A 公开(公告)日: 2014-12-31
发明(设计)人: 刘同举;王国清;杜志国;张永刚;刘俊杰;张兆斌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7C11/06 分类号: C07C11/06;C07C11/09;C07C4/04;C07C5/327
代理公司: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代理人: 王崇;王凤桐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丙烯 异丁烯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丙烯和异丁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化企业生产装置规模的大型化,我国单套炼油装置的处理能力已经超过1000万吨/年,而与之配套的乙烯装置的生产能力也达到了80-120万吨/年。我国炼油和乙烯装置生产的混合C4组分中的丁二烯通过萃取精馏生产高纯度丁二烯,异丁烯通过醚化反应生成甲基叔丁基醚(MTBE),剩余的丁烷和丁烯主要用于生产液化石油气(简称LPG)。目前,炼油和乙烯装置生产的液化石油气的产量逐年提高,年产量已经超过1000万吨。

所述液化石油气中主要含有C4组分,还可能含有少量的C3以下组分和/或C5以上组分。其中,C3以下组分主要含有丙烷。C4组分主要含有异丁烷、正丁烷、正丁烯,还可能含有少量的异丁烯和微量的1,3-二丁烯。C5以上组分主要含有戊烷、苯和甲苯。不同来源的液化石油气中上述组分的含量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炼油和乙烯装置生产的液化石油气的产量逐年提高。目前,我国液化石油气的年产量已经超过1000万吨。我国石化企业副产的液化石油气主要用于民用液化石油气的生产,仅有少量用于烷基化和芳构化生产汽油和芳烃,综合利用率低于15%,远远低于美国、日本和西欧50%以上的利用水平,导致液化石油气资源的经济附加值低。而随着清洁民用燃料的天然气用量不断增加,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使用的前景黯淡。因此,充分利用液化石油气资源,提高其综合利用率和经济附加值成为提高炼化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液化石油气利用率和经济附加价值低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采用液化石油气制备丙烯和异丁烯的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够获得较高的丙烯和异丁烯收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丙烯和异丁烯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从液化石油气中分离出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所述第一组分为正丁烷或者正丁烷与C5以上组分的混合物,所述第二组分为1-丁烯、异丁烷或者二者的混合物;

(2)在异构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将所述第一组分进行异构化反应,使至少部分正丁烷异构化成异丁烷,得到异构化产物;

(3)将所述第二组分和所述异构化产物分别进行蒸汽裂解反应,或者将所述第二组分与所述异构化产物的混合物进行蒸汽裂解反应。

从实施例的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使得到的丙烯的收率达到21.70%以上,异丁烯的收率达到6.69%以上,丙烯和异丁烯的总收率达到28.39%以上。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获得较高的丙烯和异丁烯收率,从而提高了液化石油气的利用率和经济附加价值。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丙烯和异丁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从液化石油气中分离出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所述第一组分为正丁烷或者正丁烷与C5以上组分的混合物,所述第二组分为1-丁烯、异丁烷或者二者的混合物;

(2)在异构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将所述第一组分进行异构化反应,使至少部分正丁烷异构化成异丁烷,得到异构化产物;

(3)将所述第二组分和所述异构化产物分别进行蒸汽裂解反应,或者将所述第二组分与所述异构化产物的混合物进行蒸汽裂解反应。

所述液化石油气的组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通常来说,所述液化石油气中主要含有C4组分,还可能含有少量的C3以下组分和/或C5以上组分。其中,C3以下组分主要含有丙烷,此外还可能含有少量的氢气、甲烷以及C2组分。C4组分主要含有正丁烷、异丁烷、正丁烯,此外还可能含有少量的异丁烯和微量的丁二烯。其中,正丁烯包括1-丁烯和2-丁烯,2-丁烯包括顺丁烯和反丁烯。C5以上组分主要为戊烷。根据来源的不同,液化石油气上述组分的含量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90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