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式停车设备变截面边梁载车板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69169.2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6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梁崇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崇彦 |
主分类号: | E04H6/22 | 分类号: | E04H6/22;E04H6/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式 停车 设备 截面 边梁载车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式停车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提高升降横移类及简易升降类设备载车板的使用便利性问题。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停车场地不足的问题日趋明显,机械停车设备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以升降横移类及简易升降类设备占比最大。受多种因素限制,升降横移类及简易升降类设备的载车板左、右边梁之间形成的停车面宽度尺寸通常在1.9m至2.0m之间,只比适停车辆的左、右轮胎外缘宽度尺寸略大。载车板内部停车面净宽较窄的直接后果是大大增加了车辆驶入、驶出载车板的难度,车辆驶入载车板前须整体基本正对载车板中心位置。而升降横移类及简易升降类设备多数情况下正常行车线路与设备停车线路相互垂直,为此,司机往往需要反复操作才能调整车辆至合适位置。另外,车辆进入载车板后若发现需要作出方向或行走路线的调整(即使是微调),也往往因为车辆轮胎外缘已触及或紧贴边梁而难以实现,只能选择原路退回,调整状态之后再重新驶入。不少司机因此把在载车板停车视为畏途而放弃使用机械式停车设备。这样的结果在客观上妨碍了机械式停车设备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式停车设备变截面边梁载车板,以大幅提高车辆进入载车板停放的便捷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械式停车设备变截面边梁载车板,把载车板的左、右边梁自出入口位置至中段位置的可见外廓改为变截面结构,使得该区域的边梁可全部或部分用于行车,增加车辆在载车板上面的横向可调整空间,以改善车辆驶入、驶出载车板的条件,提高载车板使用的便利性。另外,在所增加的横向停车面区域黏贴、喷涂或安装警示边线,作为停车边线的参考。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大幅提高车辆驶入、驶出载车板的便捷性,增加用户使用机械式停车设备的意愿,为机械式停车设备的推广应用带来积极效果。因此,本发明的推广使用,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目前使用的载车板结构简图。
图2至图4 是本发明的载车板结构简图。
图中,1-左边梁,2-右边梁,3-出入口位置,4-停车板,5-警示边线,6-挡车杆,7-车辆,8-边梁变截面位置上表面,9-停车板上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为目前升降横移类及简易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在使用的载车板,左边梁1与右边梁2内缘所形成的宽度净空尺寸为固定值且仅略大于适停车辆左、右轮胎的外缘最大宽度尺寸,边梁上表面远高于停车面,不能行车。图中可见,车辆基本上只能对正载车板驶入、驶出。
如图2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机械式停车设备变截面边梁载车板的若干方案示例。从图2和图3可见,由于自出入口位置起载车板的横向宽度增大,车辆的可行车面积增大,故车辆可稍偏离载车板中心驶入、驶出。
图2是载车板左边梁1和右边梁2自出入口位置3至中段位置的可见外廓为竖向变截面结构,使得该区域的边梁上表面与停车板上表面9基本等高。或者,置变截面后的边梁于停车板下方(即该区域的上表面为停车板上表面);这种情况或更适合停车板为整体焊接形式的结构。当然,若载车板停车面为拼装形式,为增加边梁的强度,也可以使得边梁在变截面区域的上表面略高于停车板的上表面(以不妨碍行车为度)。上述方案,边梁变截面区域的上表面全部可用于行车。
图3是其他变通方式之一,边梁在变截面区域的内侧上表面相对较低,与停车板上表面9基本等高,可用于行车,而该区域的边梁外侧上表面相对较高,不允许行车。
在实际操作中,车辆驶入载车板之后应尽量调整位置,最终在载车板居中停放,使得载车板的荷载均匀。因此,载车板后段区域不宜再增加停车面宽度,故此部份区域的边梁无须改变截面。而载车板前段到中段区域增加横向停车面宽度或会增加司机居中调整车辆的判别难度,为此,在该横向停车面加宽区域黏贴、喷涂或安装警示边线,作为停车边线的参考,以方便司机操控、调整车辆。该警示边线建议为黄色或其他明显区别于停车板原来颜色并使用反光材料,以利于司机观察,建议使用防滑材料以减少车辆轮胎侧滑的可能性。
图4显示警示边线5所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崇彦,未经梁崇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91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