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金属离子吸附用多孔氧化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9390.8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1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伟;姚佳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10 | 分类号: | B01J20/10;B01J20/28;B01J20/30;C02F1/28;C02F1/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金属 离子 吸附 多孔 氧化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金属离子吸附用多孔氧化铁的制备方法,属于环境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重金属离子如Cr(VI)、Cd(П)、Pb(П)是采矿、电镀、印染等工业中的常见排放物,不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自行分解,可通过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和人体内聚积,造成长久的危害(张军丽等,硅酸盐通报,2011,30(1):220-225;Yoon I H,et al.,J.Hazardous Mater.,2011,186(1):855-862)。吸附法因操作简单、吸附剂种类多,是重金属离子去除的一种常见方法。氧化铁(或羟基氧化铁)作为一类常见的半导体氧化物,具有廉价易得,绿色环保,吸收可见光等特点,是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和无机阴离子吸附常用的一种吸附剂(Kim J.,et al.,Chem.Mater.,2010,22,5453-5462;Yusan S.,et al.,Desalination,2010,263,233-239.)。其中羟基氧化铁晶体中存在着大量的空隙、高的比表面积,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是羟基氧化铁不稳定,在使用过程中易转化为其他物相,导致吸附能力降低;而稳定物相的氧化铁(α-Fe2O3或Fe3O4)中的空隙要少于羟基氧化铁,吸附能力低于羟基氧化铁(Reich T J,et al.,Geochim.Cosmochim.Ac.,2011,75:7006–7017;Tinnacher R M et al.,Geochim.Cosmochim.Ac.,2011,75:6584-6599.)。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稳定性好、工作性能优良的重金属离子吸附用多孔氧化铁的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重金属离子吸附用多孔氧化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复合颗粒的制备:将羟基氧化铁分散在体积百分数为60%~80%的乙醇水溶液中,再加入碱和正硅酸乙酯,最终形成的混合溶液中,羟基氧化铁的浓度为0.4~0.8克/升,碱的浓度为0.05~0.2摩尔/升,碱与正硅酸乙酯摩尔浓度比为2~10:1;25~30°C搅拌10~20小时,即在羟基氧化铁表面包覆厚度为8nm~50nm的氧化硅层,得复合颗粒;
2)形成多孔氧化铁:将步骤1)制备的复合颗粒在空气或还原性气氛下,450~500°C煅 烧4~8小时,获得外层为氧化硅层、内层为氧化铁的多孔结构。
所述的重金属离子吸附用多孔氧化铁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氧化硅层的厚度由碱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浓度比控制:当碱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浓度比为2~9:1时,10nm<氧化硅层厚度≤50nm;当碱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浓度比为9~10:1,氧化硅层厚度≤10nm;碱采用氨水或氢氧化钠。
所述的重金属离子吸附用多孔氧化铁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当煅烧气氛为空气时,得到了α-Fe2O3多孔结构;当煅烧气氛为H2和N2按1:1体积比混合的还原性气氛时,得到了Fe3O4多孔结构。
本发明目的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制备方法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羟基氧化铁颗粒的制备:将羟基氧化铁分散在体积百分数为60%~80%的乙醇水溶液中,再加入碱和正硅酸乙酯,最终形成的混合溶液中,羟基氧化铁的浓度为0.4~0.8克/升,碱的浓度为0.05~0.2摩尔/升,碱与正硅酸乙酯摩尔浓度比为2~10:1;25~30°C搅拌10~20小时,得表面包覆有氧化硅层的羟基氧化铁颗粒;
2)复合颗粒的制备:将步骤1)制得的表面包覆有氧化硅层的羟基氧化铁颗粒分散在体积百分数为60%~80%的乙醇水溶液中,再加入碱和正硅酸乙酯,最终形成的混合溶液中,表面包覆有氧化硅层的羟基氧化铁颗粒的浓度为0.4~0.8克/升,碱的浓度为0.05~0.2摩尔/升,碱与正硅酸乙酯摩尔浓度比为2~10:1;25~30°C搅拌10~20小时,再重复本步骤0~1次,即在羟基氧化铁表面包覆厚度为50nm~100nm的氧化硅层,得复合颗粒;
3)形成多孔氧化铁:将步骤2)制备的复合颗粒在空气或还原性气氛下,450~500°C煅烧4~8小时,获得外层为氧化硅层、内层为氧化铁的多孔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93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