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摔跤用训练棒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69558.5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1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梁德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A63B23/16;A63B23/12;A63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10007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摔跤 训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摔跤用训练棒。
背景技术
摔跤是重竞技运动项目之一,指两人徒手相搏,按一定规则,以各种技术、技巧和方法摔倒对手,摔跤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竞技运动,由于摔跤运动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同时是力量和技巧的结合,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表明,在摔跤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摔跤技术动作的完成是需要在抗阻力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良好的力量素质要完成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是很困难的,在训练和比赛中我们也会看到力量的大小,其对技术的完成及质量,也就是说摔跤的是一种力量和技巧的结合。
现有的摔跤训练方式是单纯的对技术训练或力量训练,不能将技术训练和力量训练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能实现最佳的训练效果,容易出现虽然技术动作到位,但是力量不足的问题。
在传统的摔跤训练过程中,其技术训练往往会用到一根1~1.5m长的木棒进行辅助训练,但是木棒的质量较轻,完成动作的肌肉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在实际比赛过程中会发生技术动作到位,但是力量不到位的现象,严重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为了增加训练棒的重量也有采用金属棒进行训练的,但是一般的金属棒多为实心的,训练负荷较为固定,与摔跤项目的实际特点不太一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一种具有一定重量,且运动过程中重量不固定,力量负荷随动作变化而变化,在运动员进行专项技术动作训练的同时,能够对运动员的肌肉进行刺激和训练的摔跤用训练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摔跤用训练棒,其具有质量较大,力量刺激不固定的特点,并可同时对运动员的技术和力量进行训练,且结构简单,使用的材料少,制造成本低。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摔跤用训练棒,包括棒体,以及设置在棒体两端的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具有防滑凸起或防滑花纹;所述握持部的两端设置有防脱手限位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棒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能够相对于所述空腔壁滑动的填充物。
作为上述摔跤用训练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填充物为铁砂或金属球。
作为上述摔跤用训练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腔未完全填充有填充物,所述空腔未填充填充物的空间为所述填充物提供活动空间。
作为上述摔跤用训练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训练棒的重量为5~30kg。
作为上述摔跤用训练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棒体的长度为0.5~1.5m,所述握持部的长度为0.08~0.15m。
作为上述摔跤用训练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握持部的外部套装有非金属材料防滑套,所述防滑套上设置有防滑凸起或防滑花纹。
作为上述摔跤用训练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非金属材料为塑料或橡胶。
作为上述摔跤用训练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握持部的端部设置安全绳带。
作为上述摔跤用训练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棒体和握持部的外部为电镀层。
作为上述摔跤用训练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棒体为圆柱结构,并且所述棒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配重部的螺纹,所述配重部为具有内螺纹的空心圆柱结构,所述配重部与棒体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摔跤用训练棒,该训练棒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并且该空腔内填充有能够相对于上述空腔的腔壁滑动的填充物,在使用过程中,填充物会在空腔内滑动,其会从发力端转移到待发力段,可以有效的对运动员手部、臂部和胸部的肌肉进行锻炼;此种结构的训练棒质量较大,制造成本低,增加了运动员的训练难度,使与摔跤有关位置的肌肉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减少了训练过程中无效的体能损耗,提高了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并且在运动过程中训练棒重量不固定,力量负荷随动作变化而变化,在运动员进行动作训练的同时,能够对运动员的力量进行训练,提高了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训练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具有防滑花纹的训练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A-A”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具有安全绳带的训练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2提供的具有配重部的训练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3提供的训练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3提供的训练棒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未经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95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轧机用四列圆柱滚子轴承
- 下一篇:带自动测距功能的投料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