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碎茶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69600.3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9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怀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普定县黔龙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621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碎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碎茶的加工方法,属于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红碎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大宗产品,目前占世界茶叶总出口量的80%左右,有百余年的产制历史,而在我国的发展则起步较晚。传统的红碎茶制法是在鲜叶萎凋后茶坯采用“平揉”、“平切”,后经发酵、干燥制成红碎茶,由于其质量上风格难于突出,国内很少采用这种制法方法。红碎茶的非传统制法包括洛托凡制法、C.T.C制法、莱格制法和L.T.P制法,多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我国出口的红碎茶由于香气、茶黄素含量都不及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地出产的红碎茶,所以出口受到制约。因此,提高红碎茶的品质,尤其是克服我国红碎茶产品香气欠佳的现状,对提升我国红碎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尤为重要红碎茶香气的产生需要合适的加工工艺,开展优化红碎茶品质与香气的新工艺与新技术探索极为迫切。在现有技术中,红碎茶的加工方法普遍存在生产成本高、营养成分损失较大等问题。
如申请号为89100508.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产红碎茶的新方法,其工艺路线是:鲜叶→杀青鲜叶→萎凋—揉切→发酵→烘干。该方案过于简单,已经无法满足现有技术中红碎茶生产的需要。
又如CN102845542A公开的一种红碎茶生产新工艺,是采摘优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进行上萎凋槽或作地面摊凉降温处理,然后在萎凋槽内进行萎凋,采用振动清选机进行萎凋叶除杂,接着采用标准揉切工艺洛托凡转子机与三联CTC机相配套快速揉切萎凋叶,再采用床式透气连续发酵机进行发酵,再采用流化床干燥,最后采用静电拣别机连续化生产,匀堆成件。该方案较为复杂,且生产成本投入较高。
再如CN100372471C公开的一种低氟、低铝红碎茶的生产方法,是将采摘的茶原料摊放于工作场地,晾干叶面水分后,置入热水池中,水的温度在50℃~120℃之间,水与茶原料的比例是1~100∶0.5~80之间。启动热水池搅拌器,搅动5~50分钟后,静置冷却至常温;然后将加工后的原料进行红碎茶加工。该方法虽然降低了红碎茶中的氟、铝含量,但其红碎茶产品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营养成分有所下降,使风味、品质受到了影响。
本发明人通过对目前国内红碎茶的生产加工技术现状进行调研,针对红茶加工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碎茶的加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红碎茶生产成本高、营养成分损失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红碎茶的加工方法,是将鲜叶经过萎凋、揉切、发酵、和干燥的步骤,制得红碎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的选择与采摘
选用晴隆大叶种茶鲜叶的新梢部一芽一叶、二叶为主体的鲜叶及相同嫩度的单片叶、对夹叶为原料,对标准级2~3级鲜叶进行采摘;
(2)平铺于地面上进行在室内弱光条件下自然萎凋
将采摘的鲜叶平铺在地面上,摊叶厚度为15~25cm,萎凋叶含水率控制在68%~72%之间,使其在室内弱光条件下自然萎凋,萎凋时间为6~9h;
(3)以转子机配合C.T.C揉切机进行揉切
以揉捻机揉条30~50min,解块筛分后,再进入转子揉切机与三联C.T.C揉切机组合揉切25~35秒;
(4)翻拌发酵
发酵过程中翻拌3~4次,温度为28~36℃,时间为40~60min;
(5)热输送式干燥配合高温快烘
使用热输送式干燥机进行一次干燥,温度为100~110℃,时间为15~25min,干燥至含水率为5%后,用155℃高温快烘55~65s。
所述步骤(2)中的萎凋时间为7~8h。
所述步骤(4)中的发酵温度为31~34℃,时间为45~55min。
所述步骤(5)中用155℃高温快烘58s。
本发明的技术依据如下:
选用晴隆大叶种茶鲜叶,从原料上保证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
采用在室内弱光条件下自然萎凋6~9h,可使青草味消失,促进茶叶清香味的生成。
以揉捻机揉条,可使茶汁外流,茶多酚与空气充分接触,在酶的催化下为发酵工序做准备,配合C.T.C揉切机进行揉切可使茶叶成型并增进色香味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普定县黔龙茶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普定县黔龙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96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温发酵酿制紫薯黄酒的方法
- 下一篇:可实现三维平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