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制冷剂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70230.5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5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展;陈振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展 |
主分类号: | C09K5/04 | 分类号: | C09K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制冷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以及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制冷剂。
技术背景
作为制冷剂重要的参数的全球变暖潜能(GWP),GWP的定义为温室气体相对于二氧化碳的气候变暖潜能。官方的全球变暖潜能(GWP)是通过这种方式计算的:一千克气体相对于1千克二氧化碳在100年间的变暖能力。官方的GWP图表刊登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采用的第二次评估报告中(1995IPCC GWP值)。更准确的GWP值刊登在最新的IPCC评估报告中)、对环境更加友好的流体,在某些情况下涉及适于替代具有较高全球变暖潜能的现有制冷剂(例如R410A、R134a、R407C及R404A)的流体。这些流体构成制冷系统、加热泵系统及其它传热系统中的工作流体。与本领域中的通常用法相同,此处所用的术语“制冷剂”旨在涵盖所有起到传热作用的工作流体,而不考虑使用所述流体的特定用途。所以,不应该根据术语制冷剂狭隘地断定本发明仅涉及制冷系统中所用的流体。
市场上现有产品以占98%以上的R-22氟利昂、R-410A和R-134a为主,而R-22是国际公认的破坏臭氧层物质,R-410A与R-134a普遍存在温室效应很高(GWP)的情况,同时这几种占据市场98%以上的制冷剂无节电效果,对现在比较严峻的臭氧层空洞问题与能源枯竭问题依然是比较大的冲击点。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制冷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制冷剂,所述新型制冷剂主要由以下共混物构成,所述共混物由丙烷(R290)加上异丁烷(R600a)混和构成,所述共混物的摩尔组成为10%~90%的丙烷(R290),其余为异丁烷(R600a)以及少量的二氟乙烷(R152b)、四氟乙烷(R134a)、液态二氧化碳、三氧乙烷,做到共沸或者近似共沸物质比例。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共混物的摩尔组成为70%的丙烷(R290)以及异丁烷(R600a)、少量的二氟乙烷(R152b)、四氟乙烷(R134a)、液态二氧化碳、三氧乙烷,所述异丁烷(R600a)、少量的二氟乙烷(R152b)、四氟乙烷(R134a)、液态二氧化碳、三氧乙烷的摩尔组成之和为30%;本共混物的成分比例可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配比,以增加其灵活的实用性。
优选地,所述制冷剂的臭氧层破坏指数ODP为0,不含有氟氯代烃等混合物,对臭氧层破坏为0,没有毒性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优选地,所述制冷剂的全球变暖值GWP≤3,不产生温室效应。
优选地,所述制冷剂可兼容一般冷冻系统的配件应用,即随着相变化不会发生组成变化,所以使用纯制冷剂一样可以稳定使用冷冻系统,遗漏制冷剂组成部份分离时也不会发生冷冻效果的变动,只需填充可以使用,与原有润滑油PAG油之类互换性兼容,不需要更换冷冻系统的任何配件。
优选地,所述制冷剂作为氯氟烃、氢氟烃或氢氟氯烃混合物类制冷剂的替代物用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制冷剂具备环保,节能的特点,具体体现在该制冷剂不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同时不会产生温室效应,实际应用中节能性也比较好,可以为客户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与其他几款制冷剂而言,比使用R-22等制冷剂的空调等系统对比最低节电达15%,平均能节省2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先对丙烷(R290)和异丁烷(R600a)的特性进一步介绍。
(1)丙烷:丙烷是一个三碳的烷烃,化学式为C3H8,通常为气态,其中,
结构简式:CH3-CH2-CH3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熔点(℃):-187.6
沸点(℃):-42.1
相对密度0.5853(-45/4℃)
燃点(℃):450,易燃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6
饱和蒸气压(kPa):53.32(-55.6℃)
燃烧热(kJ/mol):2217.8
临界温度(℃):96.8
临界压力(MPa):4.25
闪点(℃):-104
引燃温度(℃):450
爆炸上限%(V/V):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展,未经陈国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02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