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磷蒸气冷凝黄磷回收塔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0670.0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0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兴华 |
主分类号: | C01B25/027 | 分类号: | C01B25/0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6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气 冷凝 黄磷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磷生产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磷蒸气冷凝黄磷回收塔。
背景技术
在黄磷生产企业,黄磷电炉所产生的磷蒸气要通过冷凝塔对黄磷进行分离回收,传统的冷凝塔虽为多塔体结构,但上方相互均为小口径的连接通道,磷蒸气进行过程中,会产生聚集现象,无法均匀分散通过喷淋分离,而在黄磷炉的竖导管与冷凝塔之间也是一个小口径的直通管相连,由于通管细,导致流速快、进入冷凝塔后即形成团雾状,加之冷凝塔的多塔一般为三个串连设置,在最后的上方再通过一个水封槽与排放管相通,这种结构的设置,在生产中存在行程短、结构设置不合理、黄磷分离不彻底,排放管在最后都是喷出黄磷燃烧烟火,导致黄磷回收率仅70%左右,还造成大量的空气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磷蒸气冷凝黄磷回收塔,具有分离回收黄磷效果好和无燃烧烟气污染排放的特点。
本发明包括黄磷炉竖导管和冷凝储磷槽,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黄磷炉竖导管上方通过一个喇叭状输气管与上下往复冷凝塔相连通;上下往复冷凝塔为多塔串连结构,在多塔上方串通有大口径通道,下方与冷凝储磷槽相通,多塔之间下方设置有垂直隔板上下往复冷凝塔尾部的漏斗状排口,位于冷凝储磷槽内,在冷凝储磷槽后侧设置有一个与之相通的尾气排放管,上下往复冷凝塔顶部分布有多个喷水头。
上述技术方案中:多塔结构的上下往复冷凝塔是并列上下串通的多塔结构,即四个冷凝塔串连相通,上方通过大口径通道连通,下方通过冷凝储磷槽沟通。
所述喇叭状输气管的小口与黄磷炉竖导管连通,大口与上下往复冷凝塔相通。
喇叭状输气管的小口直径与黄磷炉竖导管的直径一致;大口与上下往复冷凝塔的直径相同。
大口径通道的直径与上下往复冷凝塔的直径大小一致。
上下往复冷凝塔多塔结构下方的隔板下方留有空隙通道,隔板下方在使用时位于冷凝储磷槽的冷凝水内,由此形成水封堵结构。
在冷凝储磷槽的后侧设置有溢流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的效果区别:
一是通过喇叭状输气管的设置,使黄磷炉产生的磷蒸气进入冷凝塔时,能让蒸气迅速扩散而均匀的进入流程,解决了现在设备中进入冷凝塔成团状不能及时扩散而无法均匀形成流程的问题;
二是上方相互串通的大口径通道设置,使上下往复冷凝塔的整体内部形成一个流速均匀一致的状态,磷蒸气在冷凝塔内运行时,能均匀一致的受到喷淋冷凝回收,解决了现在设备中小口径通道蒸气受堵,不利于均匀冷凝回收的问题;
三是将上下往复冷凝塔的多塔设置为四个串连的结构,流程加长,加之在尾部设置漏斗状排口,并将排口直接位于储磷槽内,可让磷蒸气在最后能再经喷淋冷凝落入槽内,再经排放管排出气体,这种结构使黄磷回收更充分,再经排放管外排时,仅只有尾气体,而无磷蒸气燃烧,同时还减少原设备中要另设水封池与排放管配合使用的麻烦。
综上述优势,本技术方案与现有设备相比,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积极效果,经试验本技术方案,黄磷的回收率可由原70%左右提高到90~94%,且最后的排放管所排出的烟气无黑烟,并完全消除了黄磷燃烧的火苗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黄磷炉竖导管,2、上下往复冷凝塔,3、喇叭状输气管,4、大口径通道,5、漏斗状排口,6、垂直隔板,7、冷凝储磷槽,8、尾气排放管,9、溢流管,10、喷水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黄磷炉竖导管1上方通过一个喇叭状输气管3与上下往复冷凝塔2相连通,上下往复冷凝塔2为多塔串连结构,多塔上方串通有大口径通道4,下方与冷凝储磷槽7相通,多塔之间下方设置有垂直隔板6,上下往复冷凝塔2尾部的漏斗状排口5,位于冷凝储磷槽7内,在冷凝储磷槽7后侧设置有一个与之相通的尾气排放管8,上下往复冷凝塔2顶部分布有多个喷水头10。多塔结构的上下往复冷凝塔2是并列上下串通的多塔结构,即四个冷凝塔串连相通,上方通过大口径通道4连通,下方通过冷凝储磷槽7沟通。喇叭状输气管3的小口与黄磷炉竖导管1连通,大口与上下往复冷凝塔2相通。喇叭状输气管3的小口直径与黄磷炉竖导管1的直径一致;大口与上下往复冷凝塔2的直径相同。大口径通道4的直径与上下往复冷凝塔2的直径大小一致。上下往复冷凝塔2多塔结构下方的隔板6下方留有空隙通道,隔板6下方在使用时位于冷凝储磷槽7的冷凝水内,由此形成水封堵结构。在冷凝储磷槽7的后侧设置有溢流管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兴华,未经张兴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06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