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锈钢拉深模具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71478.3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7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何祥炎;黄先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9/01 | 分类号: | C22C9/01;C22C1/02;C22C1/06;B21D37/01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8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模具 铜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金冶炼技术,具体是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拉深模具材料一般采用Cr12MoV,T10,35CrMo 等合金钢,这些材料作为不锈钢拉深模具时的致命缺点是容易形成粘结瘤,粘结瘤的成因为微观上板料与模具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粗键面,由于拉深过程中压边力较大,载荷由局部凸起部位承受单位压力很大;又因板料与模具间产生相对运动以及板料的塑性变形产生热能,使得润滑膜粘度下降,采用铜合金制作拉深模具存在强度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锈钢拉深模具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导热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不锈钢拉深模具铜合金,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有如下的重量百分数的化学成分:铝8-9、铁7-8、锰1-2、钴0.3-0.5、In1.2-1.5、As0.05-0.08、Hf0.18-0.22、Bi0.5-0.8、Ni1.1-1.3、W0.24-0.29、余量为铜。
所述的不锈钢拉深模具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频炉加入电解铜,加热至1090-1130℃,待铜料熔化后加入其它合金成分,升温至1150-1180℃,搅拌10-15分钟,扒渣;然后,加入精炼剂,搅拌15-20分钟,然后捞渣;降温至1080-1130℃,进行浇铸,浇铸后以180-210℃/小时速率降温至室温;然后,以130-150℃/小时速率升温至910-920℃,保温2-3小时;再以110-120℃/小时速率降温至260-280℃,保温1-2小时;以150-180℃/小时速率升温至510-520℃,保温2-3小时;再自然冷却至室温。
所述的不锈钢拉深模具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精炼剂由下列重量份原料混合压块而成:氟硅酸钠1-1.2、四硼酸钠2.3-2.6、凹凸棒土3-4、氟化铝钠2.3-.25、SnO21.1-1.3、Bi2O32.1-2.3、二硼化钒1.2-1.4、碳化铌2.0-2.2。
本发明摩擦系数低,导热性好,且由于铜和钢铁之间结构差异较大,避免了用钢铁模具拉伸时产生粘结瘤的现象,因此不需要抛光,使用周期长,主要用于制造不锈钢筒形件等的拉深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不锈钢拉深模具铜合金,其中含有如下的重量百分数的化学成分:铝8-9、铁7-8、锰1-2、钴0.3-0.5、In1.2-1.5、As0.05-0.08、Hf0.18-0.22、Bi0.5-0.8、Ni1.1-1.3、W0.24-0.29、余量为铜。
所述的不锈钢拉深模具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在中频炉加入电解铜,加热至1090-1130℃,待铜料熔化后加入其它合金成分并检测,升温至1150-1180℃,搅拌10-15分钟,扒渣;然后,加入精炼剂,搅拌15-20分钟,然后捞渣;降温至1080-1130℃,进行浇铸,浇铸后以180-210℃/小时速率降温至室温;然后,以130-150℃/小时速率升温至910-920℃,保温2-3小时;再以110-120℃/小时速率降温至260-280℃,保温1-2小时;以150-180℃/小时速率升温至510-520℃,保温2-3小时;再自然冷却至室温。
精炼剂下列重量份(公斤)原料混合压块而成:氟硅酸钠1、四硼酸钠2.6、凹凸棒土3、氟化铝钠2.3、SnO21.1、Bi2O32.1、二硼化钒1.4、碳化铌2.0。
本发明铜合金机械性能:硬度为HRC36-47,抗拉强度为980 -1340MPa,屈服强度670-830MPa,热导率为34-42W/m.K,伸长率16-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14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