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冠状动脉用导管及其卡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1757.X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6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福冈彻也;大岳祐八;上田真理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冠状动脉 导管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脏或者其周边组织的治疗·造影用的冠状动脉用导管及其卡合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对冠状动脉进行造影而使用了一种对冠状动脉供给造影剂的冠状动脉造影用导管。
而且,使用导管进行的末梢部位的治疗也被广泛地推行,作为其一例,能够列举出一种使用带有能够扩张的球囊的治疗用导管进行的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在进行这样的治疗时,为了使治疗用导管安全且有效地插入至目标血管,并使其在目标位置发挥充分的作用,需要一种这样的引导导管,该引导导管用于施加支持力,以缓和因插入治疗用导管而产生的反作用,并且将治疗用导管保持在期望的位置。
作为一例,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描述了这样的构造:顶端卡合于左冠状动脉口的引导导管通过与升主动脉内壁的、位于与左冠状动脉口的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线抵接,从而施加支持力。
这样的冠状动脉造影用导管、引导导管通常利用赛尔丁格(Seldinger)法或者鞘管(Sheath)法自股动脉导入,在选择性地确保了冠状动脉之后,经由该导管的内部的管腔,将造影剂、PTCA用球囊导管等治疗用导管导入。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475195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60370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使用上述冠状动脉用导管进行的造影、治疗中,通常,由于导入部位为大腿部,因此在术后,为了止血而需要对穿刺部长时间压迫,并需要让患者卧床安静地休息,因此患者的负担较大。
因此,近年来,提出了一种从臂的动脉、特别是肱动脉(Brachial Artery)或者桡动脉(Radial Artery)导入冠状动脉用导管的方法。若将冠状动脉用导管从臂的动脉导入,则能够缩短术后的对穿刺部的压迫时间及患者卧床的时间,能够减少患者的负担。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引导导管中,在与升主动脉内壁线抵接而施加了支持力的部位的基端侧,以引导导管离开升主动脉内壁的方式形成了弯折部。因而,若将该引导导管从臂的动脉导入,则由于从头臂动脉进入主动脉而朝向冠状动脉,因此会向与弯折部相反的方向挠曲。虽然由该挠曲而产生了支持力,但是由于在比该产生挠曲的部位靠顶端侧存在向与该挠曲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弯折部,因此无法充分地发挥因挠曲而产生的支持力。
而且,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述的引导导管整体以向一个方向弯曲的方式形成,若将该引导导管从臂的动脉导入,则由于从头臂动脉进入主动脉而朝向冠状动脉,因此会使弯曲的引导导管向反方向挠曲,可能发生支持力过大的情况。
本发明即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产生适当的支持力,从而能够良好地卡合在动脉内的冠状动脉用导管。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冠状动脉用导管用于将顶端从动脉导入至冠状动脉口,其中,在内部形成有管腔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导管主体具有:直线状的基端直线部;第1弯曲部,其自上述基端直线部弯曲并且向顶端侧延伸;直线状的中间直线部,其自上述第1弯曲部向顶端侧延伸;第2弯曲部,其自上述中间直线部弯曲并且向顶端侧延伸;及最顶端部,其自上述第2弯曲部延伸至顶端,投影于上述第1弯曲部及中间直线部共有的平面上的、上述第1弯曲部及上述第2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一致。
发明的效果
像上述那样构成的冠状动脉用导管通过使第2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于升主动脉内壁的与冠状动脉口相反的一侧的部分,而作为支持支承而发挥作用,并且使第1弯曲部向与原始的形状相反的方向挠曲,并借助直线状的中间直线部使因该挠曲而产生的反弹力作为适当的支持力而发挥作用,从而良好地卡合于动脉。
在经由臂的动脉导入上述冠状动脉用导管并使上述最顶端部卡合于上述冠状动脉口时,上述中间直线部配置为在上述主动脉内及头臂动脉内这两者的范围,上述第1弯曲部配置在上述头臂动脉内,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不在升主动脉内而在头臂动脉内使第1弯曲部向反方向挠曲而产生支持力,并且能够借助配置为在主动脉内及头臂动脉内这两者的范围的中间直线部使适当的支持力向顶端侧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尔茂株式会社,未经泰尔茂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17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