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置半导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1844.5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2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富;黄树权;黄振宇;周伟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
主分类号: | B63H1/28 | 分类号: | B63H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置 导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用节能前置导轮,尤其涉及一种前置半导轮。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逐渐显现,国际油价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处于震荡上涨状态,这使得航运成本居高不下,因此降低运营成本成为船舶行业共同的课题。
而与此同时,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各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船舶水动力节能装置研发也因此成为了船舶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同时也受到广大船东的青睐。然而,随着船舶总体性能的日益改进,传统的单一节能装置的节能效果也越来越低,组合式节能装置也逐渐成为船舶节能装置的热点及发展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船舶尾流能量损失、降低船舶能耗并提高螺旋浆推进效率的前置半导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前置半导轮,包括前置半导管以及多个前置导叶片,所述前置半导管的管壁轴向局部为缺口;所述前置导叶片的一端周向设置在前置半导管的内壁,另一端与船体尾部相连接。
所述前置半导管的缺口朝下,所述前置半导管安装的纵向倾角为0-5°。
所述前置半导管的入口直径大于其出口直径。
所述入口直径为螺旋桨直径的0.65~0.75倍,出口直径为螺旋桨直径的0.6~0.7倍。
所述前置导叶片之间设置时互成不同角度。
所述前置导叶片弦长小于所述前置半导管弦长。
本发明涉及前置半导轮安装在螺旋桨近前上方,其内部设有产生预旋流动的一定数目的前置导叶片,前置导叶片外周为前置半导管;该节能装置具有改善螺旋桨上半平面入流的均匀性、提高螺旋桨船身效率、降低螺旋桨尾流旋转能量损失等作用,可获得相当可观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前置半导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安装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安装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发明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前置半导轮,包括前置半导管100以及多个前置导叶片200,所述前置半导管100的管壁轴向局部为缺口101,该缺口101朝下,其缺口101大小约占导管周向的1/4左右。
如图2和图3,前置导叶片200的一端201周向设置在前置半导管100的内壁,另一端202与船体尾部300相连接。前置导叶片200呈扇形分布,同时采用不同攻角设计,其分布以及攻角一般根据螺旋桨及船体300确定。前置半导管100的上方通过水平翼板102、下方通过一对水平板103与船体300相接,从图中可知前置半导管100的水平中心线104高于螺旋桨桨轴中心线105。前置导叶片200可使螺旋桨进流产生预旋,从而降低螺旋桨旋转能量损失。
本发明中前置半导管100的最大直径小于螺旋桨的直径,且前置半导管100入口直径大于出口直径。以螺旋桨的直径D为基准,前置半导管100入口直径一般取为0.65-0.75D,而出口直径取为0.6-0.7D,导管收缩角不大于15°。前置半导管100的弦长一般取为0.2-0.4D,剖面厚度则为0.10-0.15L左右。同时前置半导管100安装纵向倾角为0-5°。
一般而言,前置导叶片200的弦长要小于前置半导管100弦长,为0.15-0.25D,而各前置导叶片200长度均不相同,根据前置半导管100与船体之间距离确定。
参看图1可知,前置半导轮安装于船体300的尾部,位于螺旋桨之前。同时由附图2可知,各前置导叶片200在前置半导管100内侧的分布规律,对于右旋螺旋桨而言,船体左舷侧一般布置三片前置导叶片200,而右舷侧则布置两片前置导叶片200,各前置导叶片200与前置半导轮纵中位置之间的分布角度见下表1。同时,各导叶具有不同的攻角,其扭转角度(均以导叶叶面为基准)可见下表1。
表1
注:(1)以桨轴中心线为旋转轴,由船尾朝船首看,逆时针为正;
(2)以叶面随边指向导轮中心方向为旋转轴。
由图1可知,该实施例散货船所安装的前置半导轮,经过试验得到其节能效果为5.2%,即在主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可提高航速0.23kn,或在保持航速不变的情况下,可降低主机能耗5.2%。
因而,该船日均可节省燃油1.6ton,年均可节省燃油费用约160万元,半年之内可收回投资成本,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18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防堵物料仓
- 下一篇:中巴整车车顶蒙皮的电磁吊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