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双极型晶体管BVcbo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3074.8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6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强;张复才;沈美根;多新中;郑立荣;姚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博普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331 | 分类号: | H01L21/331;H01L21/265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41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双极型 晶体管 bvcbo 生产工艺 | ||
1.一种提高双极型晶体管BVcbo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一种高浓度掺杂的N-型硅衬底(50)作为NPN晶体管的非本征集电区,N-型硅衬底(50)背面在晶体管生产工艺流程完成后,进行减薄、蒸金,用于形成晶体管的集电极(C);在N-型硅衬底(50)的顶部是N-型低浓度掺杂的外延硅(52)作为NPN晶体管的本征集电区;
(2)通过热氧化工艺在外延硅(52)表面生产一层薄的二氧化硅(53),紧接着再通过LPCVD工艺淀积厚度为1500埃的氮化硅(54),用光刻技术给出沟槽图形;用干法刻蚀技术依次局部刻蚀掉氮化硅(54)、二氧化硅(53)和外延硅(52)以形成沟槽(55);
(3)通过离子注入工艺技术将杂质元素硼预掺杂到沟槽(55)下方的沟槽场区硅(59)中;
(4)通过高温热氧化工艺进行沟槽(55)的第一步场氧化形成部分场氧化层(51);在沟槽(55)的第一步场氧化热过程的同时,预掺杂到沟槽场区硅(59)中的硼被向下推进到2.5微米到5.5微米的深度,其浓度相应降低;然后在氮化硅(54)的上方用光刻胶(56)保护晶体管的有源区,并在氮化硅(54)的两端露出结终端硼离子的注入窗口(57),通过注入窗口(57)注入硼离子;
(5)结终端硼离子从注入窗口(57)注入完成后,将光刻胶(56)去除;进行沟槽(55)的第二步场氧化形成场氧化层(58),在沟槽(55)的第二步场氧化热过程的同时,注入的结终端硼离子被推进到1.0微米到5.0微米的深度,预掺杂到沟槽场区硅(59)中的硼被向下推进到更进一步(3.5微米到6.5微米)的深度,其浓度降低到低于N-型外延硅(52)中的N-型掺杂浓度,并且由于预反掺杂的硼杂质横向扩散,结终端硼和预反掺杂硼两者交叠在一起,形成P-型结终端层与N-型外延层的冶金结;
(6)沟槽(55)场氧化层形成后,用热磷酸腐蚀去除掉保护晶体管有源区的氮化硅(54);为了有利于后面的各步光刻工艺,用返刻平坦化工艺技术将高出有源区硅平面的沟槽(55)场氧化层刻蚀掉;
(7)采用传统的浅结基区工艺形成本征基区(66)、浓硼离子注入工艺形成欧姆接触的非本征基区(68)、浓砷离子注入工艺形成发射区(70);通过热过程杂质激活工艺后,就组成了P-型区与N-型本征集电区形成的PN冶金结(65);在淀积一层介质材料(72)后,光刻和刻蚀以形成基极(B)和发射极(E)的接触孔,再进行硅化物工艺处理以降低电极的接触电阻,金属布线工艺形成各电极的金属连接线条(76);最后,运用钝化层工艺保护晶体管表面不受环境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双极型晶体管BVcbo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硅衬底(50)的晶向可以是<111>或者<100>,优选为<111>晶向,N-型硅衬底(50)的电阻率选为不大于0.003Wcm;外延硅(52)的电阻率为0.1Wcm至3.5Wcm,厚度为2微米至2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双极型晶体管BVcbo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硅衬底(50)所掺的杂质元素可以是砷、磷或锑中的一种,优选为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双极型晶体管BVcbo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沟槽(55)的深度为0.3微米至2.5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双极型晶体管BVcbo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硼离子的注入剂量范围为5.0E11至5.0E13个离子每平方厘米,注入能量小于40KeV。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双极型晶体管BVcbo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对沟槽(55)进行热氧化的温度为1050℃-1200℃,形成的部分场氧化层(51)的厚度为0.5微米至3.0微米,其中对窗口(57)中注入的硼离子剂量为5.0E12-5.0E14个离子每平方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高双极型晶体管BVcbo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所述的场氧化层(58)的总厚度为1.0微米到3.5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博普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博普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307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多晶硅栅极与接触孔对准度的方法
- 下一篇:镀膜氙气灯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