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猴头菇冲剂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3218.X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0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谢春芹;贾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镇江苏亚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8 | 分类号: | A23L1/28;A23L1/29;A23L2/39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云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猴头菇 冲剂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猴头菇制剂的制作方法,具体是一种猴头菇冲剂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猴头菇含丰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硫胺素、核黄素、氨基酸的组成也较全面,同时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猴头菇性平,味甘能利五脏、助消化、滋补、抗癌、治疗神经衰弱,国内已广泛应用于医治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血液循环,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理想食品。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可延缓衰老,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大有裨益,是宜药宜膳的理想食品。
传统食用猴头菇的方法是作为菜肴,可炒、蒸、炖等,家庭保健食用的方法是煮水服用,而这些方法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对现代快节奏的中青年上班簇来讲,大多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将猴头菇作为食疗方法,天天花费时间烹饪服用不现实。
中国专利CN101611910A公开了一种猴头菇冲饮及其制作方法,该猴头菇冲饮由15%猴头菇提取物,35%麦芽糊精,10%白砂糖,10%低聚糖,8%果糖,2%甘草提取物,8%植脂末,10%速溶绿茶粉,0.6%柠檬酸,0.4%抗结剂,0.6%的香兰素,0.4%椰奶香精。它的技术方案是将原料预处理后,经过蜜炙、提取、浓缩、配液、喷雾干燥,与辅料混合均匀,造粒干燥,最后根据销售要求包装。该制剂添加物较多,且制备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猴头菇冲剂的制作方法,以期实现制备简单,制成的制剂便于携带、无添加剂,具有一定的保健治疗效果。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猴头菇冲剂的制作方法,首先选取猴头菇,然后依次进行清洗工序、浸泡工序、蒸熟工序、切片烘干工序、粉碎工序、灭菌工序和包装工序;所述浸泡工序中用的浸泡液由质量份数3~5份的灵芝和质量份数5~10份的亚硒酸钠加水配置而成。
具体步骤为:
(1)选取猴头菇:选取24h内采摘的新鲜猴头菇,去掉菇柄;
(2)清洗工序: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干净;
(3)浸泡工序:清洗干净的猴头菇浸泡于浸泡液中24~36h。
(4)蒸熟工序:蒸笼铺上纱布,将步骤(3)浸泡过的猴头菇逐个摆上蒸笼,大火烧沸后,蒸10~15min,蒸完后让其自然冷却;
(5)切片烘干工序:将蒸好的猴头菇切片,优选切成2~5mm厚的片状,均匀地摆在烘架上,烘房温度从35℃逐渐升温,按照每隔1h升高1~2℃的速度升温,升温至40~50℃,烘8~10h,烘干直至将猴头菇切片的水分控制在10~13%;
(6)粉碎工序:采用超细研磨机研磨,研磨后过180~200目筛;
(7)灭菌、包装工序:将粉末状猴头菇在160~180℃微波杀菌或高温灭菌2h,灭菌后按照标准包装,如每袋5g。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优点是:本发明制备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本发明制成的制剂便于携带、无添加剂,安全性高,可作为保健食品长期服用;本发明制成的冲剂有一定的治疗、防治疾病的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机体抗氧化、防衰老作用,对治疗胃肠道、消化系统疾病疗效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选取24h内采摘的新鲜猴头菇,去掉菇柄;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干净;浸泡于浸泡液中24h。将30g的灵芝和50g的亚硒酸钠加10L水配置成的浸泡液可以浸泡50个猴头菇。蒸笼铺上纱布,将浸泡过的猴头菇逐个摆上蒸笼,大火烧沸后,蒸10min,蒸完后让其自然冷却;将蒸好的猴头菇切片,切成2mm厚的片状,均匀地摆在烘架上,烘房温度从35℃逐渐升温,按照每隔1h升高1℃的速度升温至40℃,烘8h,烘干直至猴头菇切片的含水量降至10%;采用超细研磨机研磨,研磨后过180目筛;将粉末状猴头菇按照每袋5g的份量包装。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镇江苏亚食品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镇江苏亚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32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麦基因组定点改造方法
- 下一篇:N,N-二甲基氨基乙酸酯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