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绿色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3288.5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4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戴江栋;赵春艳;潘建明;邹永立;周志平;闫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0/06 | 分类号: | C08F220/06;C08F220/56;C08F222/38;C08J9/26;B01J20/26;B01J20/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亲水性 分子 印迹 聚合物 绿色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绿色制备方法,属环境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合成的对特定目标分子(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特异性识别和选择性吸附的聚合物。分子印迹吸附剂的出现推动了分离技术的迅速发展。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具有分子识别能力聚合物的新技术,主要步骤为:(1) 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共价或非共价键的方式形成复合物;(2) 交联剂与功能单体进行交联聚合,形成三维交联的聚合物网络;(3)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模板分子,聚合物网络中就形成形态和化学功能团与模板分子完美匹配的印迹孔穴。分子印迹吸附剂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实用性,并且具有良好稳定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广泛应用于固相萃取、色谱分离、酶催化、传感器等领域。目前多数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应用都局限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并且天然的识别系统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所面临的实际应用环境则多是水性体系。因此研制亲水性印迹聚合物应用于水相识别体系是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目标。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又称环境友好化学,要求设计、开发和应用新的工艺和方法,最大限度减少:①不可再生资源和有机溶剂的使用;②有毒副产品的产生;③能量消耗和气体排放。目前分子印迹吸附剂传统的制备过程不可避免使用乙腈、二氯甲烷、甲苯和N,N-二甲基酰胺等毒性有机溶剂或者使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存在环境隐患。绿色聚合体系是亟待探索,尤其是绿色溶剂的选择和应用,比如乙醇和水。
四环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引起严重疾病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因此广泛用于人类和动物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或者作为家禽饲料添加剂。但是,四环素在体内消化吸收差,因此大部分没有参与新陈代谢而排除体外,动物排泄物中仍然保持着生物活性,在微生物中进行转移和传播并产生毒效应。由于四环素拥有光谱抗菌性能而且价格便宜,滥用四环素已经导致肉类农产品、生态环境中不安全残留。国内外学者研究已经证实了在土壤和水环境中存在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引起了环境生态学的广泛关注。因此,建立发展有效和经济处理手段来选择性移除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是极为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无毒、无害的乙醇为绿色溶剂,以四环素为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以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通过一锅法制备出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多种表征手段,揭示聚合物的形貌以及粒径分布等参数。利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所得印迹聚合物粒子对水环境中四环素的选择性去除性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绿色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按照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AM):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的摩尔比为 (2-4):1:(0.3-0.6),依次向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两种功能单体以及交联剂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按照单体:乙醇质量比为(2.0-4.0):100的比例,向烧瓶中加入乙醇室温下搅拌溶解形成均相溶液,随后按照四环素(TC):乙醇质量比为(0.02-0.08):100的比例,加入四环素作为模板分子,室温下,避光预组装12小时;该溶液体系加热至60 oC,按照偶氮二异丁腈(AIBN):乙醇质量比为(0.08-0.15):100的比例,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引发聚合,60 oC下剧烈搅拌12-18小时。用乙醇反复洗涤反应产物,干燥,用体积比为9:1的甲醇:乙酸混合液索氏提取24 h,重复2-3次,脱除模板分子,洗涤至中性,并真空干燥。
不加四环素,采取同样制备方法和流程,获得非印迹聚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优点:以无毒、无危害和价格便宜的乙醇为溶剂,以丙烯酰胺和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这种亲水性单体,通过简单的一锅法,制备出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粒子,并成功应用于水环境中四环素的选择性去除。
附图说明
图1 印迹聚合物(a)和非印迹聚合物(b)的扫描电镜图。从图中可知非印迹聚合物粒子呈现出单分散性且尺寸均一的球形,尺寸接近1.0 um;然而,印迹聚合物粒子呈现出不规则形态,团聚现象严重,由此推断可知,聚合过程中,模板分子的加入影响聚合物粒子的形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32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