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气源低浓度SO2烟气综合回收制酸工艺流程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4572.4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3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周青;王召启;涂瑞;郭晴;黄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7/74 | 分类号: | C01B17/74;B01D53/14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张文杰 |
地址: | 330063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气源低 浓度 so sub 烟气 综合 回收 工艺流程 | ||
1.多气源低浓度SO2烟气综合回收制酸工艺流程,包括多气源管道混气系统、烟气预洗涤系统、烟气脱硫系统、制酸系统及烟气返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流程为:
(1)采用压力调节配气技术将多股低浓度SO2烟气,通过多气源管道混气系统混合后,进入烟气预洗涤系统,经过烟气预洗涤系统内的高效洗涤器洗涤和净化组合塔深度净化后,进入烟气脱硫系统;
(2)烟气脱硫系统采用可再生胺“吸收-解吸法”脱硫工艺,在SO2吸收塔内吸收了SO2的富胺液经升温后送至SO2解吸塔将SO2解吸出来,再经过冷却除水后得到高浓度SO2气体,解吸后的贫胺液经降温后返回SO2吸收塔循环使用,脱硫尾气经过脱硫风机送烟囱排放;
(3)烟气脱硫系统解吸出的高浓度SO2气与稀释空气或部分预洗涤后的湿烟气在混气室混合后进入制酸系统,生产成品硫酸;
(4)硫酸尾气通过烟气返回系统返回净化组合塔及烟气脱硫系统,脱硫后达标排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气源低浓度SO2烟气综合回收制酸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气源管道混气系统采用压力调节方式,在每股烟气管道上设置调节阀门,通过阀门调节烟气的压力平衡,使得均匀混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气源低浓度SO2烟气综合回收制酸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预洗涤系统采用负压操作模式以及“高效洗涤器+净化组合塔”的预洗涤流程,经过预洗涤后的烟气温度在20℃~5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气源低浓度SO2烟气综合回收制酸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洗涤器为动力波洗涤器或文丘里洗涤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气源低浓度SO2烟气综合回收制酸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合塔包括填料洗涤塔、电除雾器和配套的板式换热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气源低浓度SO2烟气综合回收制酸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脱硫系统的SO2吸收为负压操作模式,采用有机溶剂类或离子液的可再生脱硫剂为吸收剂,在吸收塔内吸收烟气中的SO2,吸收系统温度20℃~5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气源低浓度SO2烟气综合回收制酸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脱硫系统的SO2解吸采用单效、双效或机械压缩(MVR)的蒸汽解吸流程,解吸温度90℃~14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气源低浓度SO2烟气综合回收制酸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酸系统采用一转一吸制酸流程,利用空气或部分预洗涤后的湿烟气将解吸气SO2浓度稀释至体积百分比6%~20%,氧硫比O2/SO2=0.8~2进入制酸系统,其中,干燥塔和吸收塔采用共槽模式,转化工段设置余热锅炉回收中温位余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气源低浓度SO2烟气综合回收制酸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尾气由制酸系统返回烟气预洗涤系统的净化组合塔,经增湿除酸雾后进入SO2吸收塔,脱硫后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457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