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化炉绞龙除灰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5257.3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9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平;陈昌永;陈克求;刘海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10J3/34 | 分类号: | C10J3/34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娄底市兴娄专利事务所 43106 | 代理人: | 邬松生 |
地址: | 417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化 炉绞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上吸式气化炉相配套使用的气化炉绞龙除灰装置。
背景技术
气化炉的灰渣清理是气化炉连续使用及炉况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灰渣清理不干净会影响气化炉的正常使用,轻则气化燃气质量不佳,重则生物质燃料根本不气化,变成为生物质燃料的燃烧。对于上吸式气化炉一般采用在炉底下部侧面开设出灰门的结构形式或出灰方法,其出灰方式是:当气化炉停止使用后,用特制的钩子或扒子将气化炉内的灰渣从出灰门掏出,固然能解决灰渣出炉问题,但是会将炉体内的部分炭化料和半炭化料也一起排(掏)出,并且灰渣清理不干净或灰渣清理不便捷。对此问题,在本发明之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作过一些探讨,如ZL2011 20013927.0 “气化炉双螺旋辊出灰装置”、 ZL2012 20129171.0 “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的压料与出灰装置”等就是其中的实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节省灰渣清理时间及实现气化炉连续作业和降低灰渣中炭化料或半炭化料比例的气化炉绞龙除灰装置
为完成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种气化炉绞龙除灰装置包括炉体、出灰框、储灰箱、绞龙、绞龙套、进气管和气嘴,进气管安装在炉体的内腔底端,在每根进气管上配置有数量大于等于1的气嘴,在炉体的底板出灰口边固连有出灰框,储灰箱的上端进灰口边同出灰框相连接,储灰箱的底端出口同绞龙套的入口相连接,绞龙安装在绞龙套中,在绞龙套的出灰端下壁加工有出灰口,其中储灰箱为倒置的棱台结构形式或锥形结构形式。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气化炉绞龙除灰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技术效果在于:
①结构单间,制作成本低廉。
②操作简便,节省灰渣清理时间。
③不需停炉可实现连续清灰。
④降低了灰渣中炭化料和半炭化料的量,提高了灰渣清理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气化炉绞龙除灰装置的正向立体示意图,亦为本发明的摘要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所述的一种气化炉绞龙除灰装置包括炉体1、出灰框2、储灰箱3、绞龙4、绞龙套5、进气管7和气嘴8,其中炉体1为上吸式气化炉的炉体,在炉体1的内腔底端安装有进气管7(在本发明中安装有两根进气管7),在每根进气管7上配置有数量大于等于1的且可均匀分布或非均匀分布的气嘴8,气嘴8为已有技术,气化炉在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灰渣一般下落在气嘴8的周边。在炉体1的底板出灰口边固连有出灰框2,出灰框2的形状可设计成圆形或方形,使它与炉体1底边的出灰口形状相同。储灰箱3的上端进灰口边同出灰框2相连接,制作时通常将储灰箱3设计成为倒置的棱台结构形式或锥形结构形式,但出灰框2与储灰箱3相连接处的结构相同(即同为圆形或方形),气化炉在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灰渣可经出灰框2进入储灰箱3。储灰箱3的底端出口同绞龙套5的入口相连接,储灰箱3中的灰渣可直接落入绞龙套5中,绞龙4安装在绞龙套5中,安装时将绞龙4的两端头装于绞龙套5两端板中的轴承内,这样在手工或机械操作绞龙4时较为灵活简便。在绞龙套5的出灰端下壁加工有出灰口6,由储灰箱3落入绞龙套5中的灰渣在绞龙4的作用下从出灰口6排出进行统一收集处理。
实施时,把此出灰装置置于气化炉的排灰口端,按程序操作,即可实现本发明所要求的目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未经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52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