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秸秆的高效组合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5766.6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0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富;王莉;史锋;陈正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9/14 | 分类号: | C12P19/1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冯智文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秸秆 高效 组合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玉米秸秆的加工方法,尤其涉及玉米秸秆的高效超微粉碎及生物酶酶解组合加工方法,属于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加工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6亿多吨,其中玉米秸秆产量达2.7亿吨,在所有秸秆种类中居首位。与其他农作物秸秆相比,玉米秸秆具有结构特殊、木质化程度高、可利用营养成分高、易于采集等优势,然而,目前每年所产玉米秸秆中42%被直接还田或过腹还田(制备青储饲料),30%用于农用燃料,高附加值的加工利用形式比例不足10%,造成严重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在化学成分上,玉米秸秆主要由纤维素(30~50%)、半纤维素(25~30%)和木质素(约10%)组成,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并将纤维素分子包埋其中,形成结构致密、柔韧性极大的细胞壁结构,对微生物及其代谢酶类具有很强的空间阻碍作用,不经预处理或降解很难进行有效的生物转化利用。
目前玉米秸秆的加工包括氨化、酸碱水解、蒸汽爆破、机械粉碎等方法。氨化和酸碱水解法或者需添加化学试剂,或者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副产物糠醛,不仅威胁人类健康,还会导致环境污染;蒸汽爆破(汽爆)相对清洁,可在一定程度上熔化木质素、降解半纤维素,松散和软化纤维素,增加秸秆的孔隙度和生物可及性,但总体对细胞壁屏障结构的破坏并不彻底,且能耗高、噪声大;现有机械粉碎粒度(最细可达50μm)尚不能达到有效破坏细胞壁致密屏蔽层的程度,鉴于玉米秸秆的超强柔韧性,直接将其粉碎至较细粒度十分困难,且粉碎中因纤维表面电荷增加,表面电荷增大而发生结块、发热等问题,粉碎效率低,因此,秸秆柔性物质超微粉碎是迄今未能解决的一大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秸秆加工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人经过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玉米秸秆的高效超微粉碎和酶解组合加工方法。该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玉米秸秆柔性屏障超微粉碎这一大技术难题,实现了玉米秸秆的高效处理转化,清洁、环保、零排放。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玉米秸秆的高效组合加工方法,步骤如下:先用微粉碎机将玉米秸秆粉碎成50~100μm的秸秆粉末;再用球磨机将上述桔梗粉末研磨至10~20μm,得超微秸秆粉末;最后向该超微秸秆粉末中加入650~750U/g复合纤维素酶,于50℃酶解5~7h,得玉米秸秆高效加工终产物,优选的,所述复合纤维素酶加酶量为700U/g,酶解时间6h。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如下:
通过调控所述球磨机的研磨时间和球磨转速来控制研磨粒度,粉碎粒度最低可至10μm。
在进行所述微粉碎机粉碎前,先将玉米秸秆切成长1~3厘米、宽0.5~1.5厘米、厚0.1~1.0厘米的片状碎片。
与现有玉米秸秆加工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了有序的两步粉碎研磨技术,创造性地解决了玉米秸秆柔性屏障超微粉碎这一大技术难题,同时有效克服了直接一步粉碎至较细粒度过程中产生结块、发热、粉碎效率低的问题;申请人经过摸索和筛选发现,先采用微粉碎机将秸秆粉碎至50~100μm,纤维可从柔性片段变成具有一定刚性的颗粒(秸秆粉末),大大降低了物料韧性,为后续超微粉碎创造了必要条件;然后采用球磨法,通过调控研磨时间和电机电流控制粒度大小,最终可将秸秆粉末研磨成10μm级超微粒度;此时秸秆细胞壁屏障结构完全破坏,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有效成分充分暴露,阳离子交换能力和反应性显著增强,持水力、膨胀力显著降低,达到生物可及,为秸秆的后续高效转化和利用清除了结构上的障碍。
本发明在上述超微粉碎基础上协同复合纤维素酶解,于适宜酶解条件下,复合纤维素酶可将秸秆纤维高效转化成可溶性糖,经检测,最适条件下,酶解终产物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可达36.89%,总糖转化率可达87.0%。
本发明不需添加酸、碱等化学试剂,不产生有害副产物糠醛,清洁、环保、零排放,成功克服了玉米秸秆难以高效转化利用的技术门槛,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无特殊说明,以下实施例所涉及各生产设备和复合纤维素酶均为市售商品。其中,微粉碎机购自青岛捷怡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型号:JYNU75-75),球磨机购自启东宏宏仪器设备厂(型号:KEQ);复合纤维素酶购自无锡联合恒洲化工有限公司。
超微秸秆粉末制备实施例(实施例1~实施例6)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57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向沥青质控制的原油在线调合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绘画颜料浆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