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虚拟视角影像的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6253.7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6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吴仁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睿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5/262;G06F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虚拟 视角 影像 处理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码影像处理系统与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合成虚拟视角影像的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监控设备的普及化,越来越多人会装设监控设备来保障自身的财产与人身安全。为能无死角的监控,因此有厂商提出可全景(panorama)拍摄的摄影机。而全景摄影机的实现方式可以由多组镜头所接合而成,也可以利用以单一个鱼眼镜头(fisheye lens)而实现。全景拍摄的优点在于可以全方位且无死角的方式观看所拍摄的数码影像。
而全景拍摄虽然具有上述的优点,然数码影像仍是属于二维的平面影像。而观看者只能从实体摄影机所在的角度观看平面影像。如果观看者欲查看平面影像的其他角度的话,观看者要通过其他拍摄角度的摄影机方能达成此一目的。如果该角度不存在摄影机则无法观看。而现有的虚拟视角影像生成技术(Virtual View Synthesis)可用来将不同角度的原始影像合成为一虚拟视角影像。但传统的做法是使用非全景摄像装置,所以使用者要重新调整摄像装置的角度,让摄像装置面向欲观看空间。所以这样的调整方式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成虚拟视角影像的处理系统,将不同的全景摄像装置所拍摄的同一空间的平面影像合成为任意虚拟视角影像。
本发明所揭露的合成虚拟视角影像的处理系统包括计算机装置与多个全景摄像装置。全景摄像装置用以拍摄其所在位置的全角度影像,全景摄像装置并以特定间隔距离布满欲观察的空间。计算机装置电性连接于这些摄像装置。观看者由计算机装置的输入界面输入欲由空间中哪一位置朝哪个方向观看,计算机装置再根据每一摄像装置所拍摄的全角度影像选择出与观看者欲观看角度与位置距离最近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摄像装置,计算机装置根据所选择的这些摄像装置位置与欲观看角度位置决定一拍摄夹角。计算机装置根据拍摄夹角对这些全角度影像进行合成处理,用以产生可在拍摄夹角中观看的虚拟视角影像。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合成虚拟视角影像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驱动至少二台以上的全景摄像装置,并各自拍摄全角度影像;根据全景摄像装置的观看角度、位置与距离选取至少两全景摄像装置;根据全景摄像装置所拍摄的全角度影像进行合成处理,用以产生虚拟视角影像。
本发明是从多台全景摄像装置中选择至少两台以上的摄像装置,并且利用所选择的摄像装置以不同的角度拍摄平面影像。将不同拍摄角度的平面影像进行合成处理,藉以产生相应的虚拟视角影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架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实时合成的运作流程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一般合成的运作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拍摄距离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的不同摄像装置拍摄平面影像的平面图;
图4B-1为本发明的所拍摄的不同角度的平面影像示意图;
图4B-2为本发明的所拍摄的不同角度的平面影像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的所拍摄的合成后的虚拟视角影像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全景摄像装置110
计算装置120
处理单元121
储存单元122
连接端口123
反扭曲程序124
合成程序125
影像物件310
全角度影像410
立体影像物件420
全景摄像装置A、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本发明所述的摄影系统可以被应用于道路安全监控、家庭监控(home surveillance)或保全监控等范围中。本发明的摄影系统包括多台全景摄像装置110与计算机装置120。请参考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的架构示意图。本发明可根据不同的环境(如室内有天花板的空间,室内有墙壁的空间,室外或开放空间)进而将全景摄像装置110以固定间隔距离依二维格状的方式布设于不同的位置。而本发明所述的全景摄像装置110是属于一种可360度全景拍摄的摄像装置。因此使用者可以在天花板、地板或墙壁上架设全景摄像装置110,就可以观看该区域的所有方向的影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睿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晶睿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62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利用绿色可再生溶剂溶解聚烯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