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炭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处理含油废水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8955.9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1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付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C02F1/28;C02F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贺持缓 |
地址: | 121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吸附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处理 含油 废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剂的制备和油田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炭材料吸附剂制备方法和吸附处理含油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石油储备十分丰富,大多数油田都以稠油开采为主,仅辽河油田,每天产生近20万吨稠油废水。此种废水对藻类、水生植物、蔬菜、果树的生长及家畜、人类的生活饮用都产生严重影响。通常稠油废水经前期处理后,COD值仍很高,达不到排放标准,还需进一步深度处理。目前的实验研究发现湿地法、高级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等对含油废水的深度处理有一定的效果。但因每种方法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各种环境条件、运行成本及操作工艺的种种限制,使得上述方法只能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吸附法因操作方便、工艺简单常用于含油废水的深度处理,但吸附剂成本高、吸附后吸附剂的处理是吸附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因而寻求高效、廉价的吸附剂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
我国幅员辽阔,在很多生产环节会产生大量的生物质废弃材料,如农作物稻壳、玉米及棉花秸秆、木材加工厂的剩余材料、果壳等。目前这类废弃生物质炭材料通常被填埋、堆积或焚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严重污染环境。若能利用这些废弃材料处理含油废水,不仅降低含油废水处理成本,而且解决了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486515A公开了一种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其成套装置,并具体公开了废水要经过破乳和逆向絮凝,进一步油水分离,最后沉淀得到清水;这种方式成本比较高。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处理方法,符合节能减排和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炭材料吸附剂制备方法和吸附处理含油废水的方法。
一种生物质炭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将生产生活废弃生物质炭材料,分别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4-5次,105℃下烘干,将其粉碎,过70目筛;然后将其置于马弗炉中,氮气条件下,500-900℃下炭化3小时,冷却至室温,研磨后经80-100目过筛得生物质炭吸附剂。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废弃生物质炭材料是农作物稻壳、玉米及棉花秸秆、木材加工厂的剩余材料、果壳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使用所述的生物质炭;(1)按照生物质炭和含油废水质量比为1:250的比例,在低浓度稠油废水处理厂的生化段出水中加入所述的生物质炭;(2)使用搅拌器以150 r/min的转速搅拌6 小时;(3)停止搅拌后,去除吸附剂。
有益效果:
(1)以生产生活废弃生物质为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同其他吸附剂相比,可大大降低处理成本。
(2)所用的原料来源广泛、廉价易得,属于工、农业固体废弃物物资源化,降低吸附成本。
(3)与其他废弃物吸附材料相比,其对含油废水的吸附效果好。
(4)该吸附材料经济、环保,符合节能减排和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吸附剂制备
将生产生活废弃生物质炭材料(农作物稻壳、玉米及棉花秸秆、木材加工厂的剩余材料、果壳),分别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4-5次,105℃下烘干,将其粉碎,过70目筛。
取500g-1000g废弃炭材料于马弗炉中,氮气条件下,500-900℃下炭化3小时,冷却至室温,研磨后经80-100目过筛得生物质炭吸附剂。
所述废弃生物质炭材料为:农作物稻壳、玉米及棉花秸秆、木材加工厂的剩余材料、果壳中的一种或几种。
应用例1:
取某油田低浓度稠油废水处理厂的浮选段出水(初始COD=180.0 ±5.0mg/L)进行试验。
准确称取1.0 g生物质炭吸附剂,于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00mL浮选段出水,50℃下于恒温振荡器中以150 r/min的速度振荡6 h。停止振荡后,在试管架上,经中速定量滤纸过滤,除出吸附剂,采用HACH仪器测定吸附后含油废水的COD值。经吸附处理后含油废水的COD降到40.7mg/L。
应用例2:
取某油田低浓度稠油废水处理厂的浮选段出水(初始COD=180.0 ±5.0mg/L)进行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89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镜窗一体大雨遮
- 下一篇:一种运用泡沫隔离的移动式座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