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通道施工工法及用于此工法的预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0787.7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0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尹衍樑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周伟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通道 施工 用于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地下通道施工工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可用以增加施作流程的弹性的地下通道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由于都市发展迅速,交通网络更加密集,在进行开挖工程前需详加确认事前关于地质构造、管线分布、邻房位置的调查,施工时还须留意现场结构改变对环境可能的破坏。以地下通道施工而言,须特别注意开挖后通道推进的效率同时维持两侧壁体的稳固,以及地下通道的整体结构强度。
传统上于预铸块吊装作业进行前,是将吊放路径上的所有支撑物皆拆除,如此可能会骤然减弱地下通道内的两侧支撑而提高施工风险。另一方面,传统的预铸块是形成管状的钢筋水泥块,亦即,各预铸块仅依赖在预铸块之间的间隙灌浆来完成连接,这样仅能提供有限的结构强度,其结构强度较为不足。因此,一种增进地下通道的施工效率,同时可调整整体的结构强度的地下通道施工工法是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通道施工工法,可增加施作流程的弹性。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通道施工工法,可调整整体的结构强度。
地下通道施工工法包含:拆除部分支撑架以露出放置空间;吊放复数预铸结构于放置空间的放置面,且预铸结构是以一间距排列;固定相邻两预铸结构间的第三钢筋;于相邻的预铸结构间浇置混凝土;以及浇置混凝土以连接预铸结构两侧而形成侧壁。
预铸结构包含顶部壁体及设置于顶部壁体两侧的立起结构体。顶部壁体与立起结构体共同围绕内部空间。设置于立起结构体内的第一钢筋是自立起结构体的底面向下伸出,且两侧的第一钢筋是由第二钢筋连接形成一底部。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地下通道的立体图。
图2A为本发明预铸结构的立体图。
图2B与图2C为预铸结构的不同实施例示意图。
图2D为本发明地下通道的正面图。
图3A与图3B为吊装预铸结构的不同实施例示意图。
图4至图9为本发明地下通道组装过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地下通道施工工法的流程图。
图11及图12为本发明地下通道的不同实施例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地下通道302轨道
102地面400预铸结构
104连续壁401顶部壁体
106放置空间402a第一钢筋
108放置面402b第二钢筋
200支撑架402c第三钢筋
300吊车403立起结构体
404底部409插置孔
405内部空间d间距
406侧壁L1,L2长度
407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地下通道较佳可应用于人行地下道、大众运输隧道、排水系统等建筑工事中,但不以此为限。图1为依本发明的工法建设的地下通道100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地下通道100是自地面102向下开挖,挖空的地下通道100两侧设置有连续壁104作为防护,以防止两侧土石坍塌。连续壁104为地面102开挖前,于预定开挖位置的两侧挖掘,然后置入钢筋笼并灌浆完成连续壁104。于两侧的连续壁104间可设置有复数支撑架200沿地下通道100延伸方向分布,依开挖深度,在垂直方向上,支撑架200可自开挖处(即地面102)依预定距离设置一至复数层于地下通道100间。由此,支撑架200可进一步提供两侧连续壁104水平支撑力。此外,连续壁104位于地面102的一侧则设有轨道302供吊车300移动。地下通道100内具有可容纳预铸结构400的放置空间106。放置空间106指的是地下通道100内拆除支撑架200后所空出来的部分空间。行走于轨道302上的吊车300可依序将预铸结构400吊放到地下通道100内的放置面108上。
图2A为本发明预铸结构400的立体图。如图2A所示,预铸结构400包含顶部壁体401及设置于顶部壁体401两侧的立起结构体403。顶部壁体401与立起结构体403共同围绕内部空间405。设置于立起结构体403内的第一钢筋402a是自立起结构体403的底面407向下伸出,且两侧的第一钢筋402a是由第二钢筋402b连接形成一底部404。如图2A所示,预铸结构400底部404是在吊放前已形成,但也可于吊放预铸结构400至放置面108后形成底部4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07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位移检查井施工工艺
- 下一篇:带有降阻机构的沉井结构及干挖沉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