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0913.9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1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超;彭宝良;张延化;曹明珠;吴惠昌;陈有庆;王伯凯;高学梅;于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29/00 | 分类号: | A01D29/00;A01F11/00;A01D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季申清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生 联合 收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生联合收获机,尤其涉及一种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能同时对两垄四行花生进行收获作业,属于作物收获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花生联合收获机是指在花生收获过程中连续完成挖果、分离泥土、摘果、清选等项作业的花生收获机械。
公开日为2007年8月8日,申请号为200710020357.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茎根类作物联合收获机。花生作物属于一种茎根类作物,可以采用该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附图39是该专利所公开的花生联合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左端是头部,右端是尾部,该收获机作业过程如下:收获机前行时,前端的分禾、扶禾装置将作业幅宽内的花生植株与两侧分开并扶起,同时挖掘铲将花生主根铲断并松土,随后花生植株被自左下往右上的夹持输送链拔起,并夹持向上输送,在夹持输送前段底部设有清土装置74,以去除植株根部的沙土,植株输送到摘果段时,夹持输送链下部安装的对辊摘果装置71将花生果荚从植株上刷落摘下,花生随后落入刮板输送带72,随之升运至振动清选筛75上,在振动清选筛75和吹风机76的双重作用下将茎叶和沙土等杂物分离并排出机外,分选出的花生果通过输送短带77送入垂直提升机78,升送至集果箱,随后进行装袋作业。脱荚后的花生秧蔓继续被夹持向后输送,而后转接到秧蔓抛送链79,花生秧蔓脱离秧蔓抛送链79后下落至秧蔓输送带73而被排出机身后方,完成收获作业。
首先,该花生收获机的夹持输送链的长度较长,倾斜布置后,导致整个收获机的重心较高,尤其后端的高度很高,驾驶操作的安全性较低;花生果荚从对辊摘果装置71上被摘落下后,需要将花向上向后输送,不得不配置刮板输送带72,同时,秧蔓抛送链79倾斜布置,如需直接将秧蔓抛送至收获机后方,秧蔓抛送链79需要设置得很长,很高,收获机的高度会更高,于是不得再配置秧蔓输送带80,通过秧蔓输送带80将花生秧蔓从收获机后方排出。综上,本花生联合收获机的重心高,导致驾驶安全性低,内部结构较复杂,辅助装置多。
其次,该收获机的收获台仅包括一对夹持输送链,这对夹持输送链从其前端的夹持喂入口一直延伸至后端与对辊摘果装置对应的位置处,由于花生目前一般按照一垄两行式的种植方式,该花生收获机的一对夹持输送链能够同时夹持一垄、即两行花生的茎部,并沿斜上方输送。因此该收获机收获花生是一垄一垄进行的。这种一次仅收获一垄的收获方式收获速度慢,不能满足生产作业的速度要求,投入较大的设备成本后未能达到大幅提升花生收获效率的目的。
青岛农业大学与山东五征联合研制了4HBL-4型花生联合收获机,一次收获两垄(四行),其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10093281.6,公布日为2011年9月14日,其结构特点是在花生收获机的左右两侧各配置一相同结构的收获台,夹持输送链有两套,后续的拍土板、摘果装置等均各设有两套。其作业过程与申请号为200710020357.6的中国发明专利大致相同,仅仅是将两套收获机的主要结构并列在一个收获机上,由于后续各收获部件都是双份,其成本比单收获台的花生收获机高出将近一倍;而且体积庞大,驾驶安全性偏低。花生作物的种植一般是一笼两行,不同地区,花生的垄距一般不同,垄距范围一般在600mm-1000mm左右,而该机型左右两侧的收获台的间距只能是固定的,不能调整,所以只能收获一种特定垄距的花生,针对不同垄距需要特别研制不同的收获机,其通用性太低,使用范围受到很大的制约。
综上,现有的花生联合收获机,重心高,驾驶安全性低;内部结构复杂,辅助装置多;而且其收获台均只包括一对夹持输送链,一条夹持输送通道,每个所述收获台均只能对一垄(两行)花生作物进行收获;纵然已有花生联合收获机能够同时收获两垄花生作物,也是以采用两套收获台、两套对辊摘果装置等装置作为代价,其成本几近翻倍,而且体积庞大,只能收获一种特定垄距的花生,通用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花生联合收获机,重心高,驾驶安全性低;内部结构复杂,辅助装置多;而且其收获台均只包括一对夹持输送链,一条夹持输送通道,每个所述收获台均只能对一垄(两行)花生作物进行收获;纵然已有花生联合收获机能够同时收获两垄(四行)花生作物,也是以采用两套收获台、两套对辊摘果装置等装置作为代价,其成本几近翻倍,而且体积庞大,只能收获一种特定垄距的花生,通用性低。
本发明是在申请号为200710020357.6,名称为“根茎类作物联合收获机”的中国发明专利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09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