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能车载终端的出租车交班过程中的智能招车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81496.X | 申请日: | 2013-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2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炜;万军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车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G08G1/1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车载 终端 出租车 交班 过程 中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车载终端的出租车交班过程中的智能招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打车已经成为人们一种最基本的需求。由于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而道路扩建的速度又跟不上车流量增加的数度,使得城市道路拥挤不堪,导致上下班等高峰时段打车难,形成“结构性车荒”。由于高峰时段的有效营运时间营收率低,因此目前大多数的出租车司机仍然选择在高峰期进行交接班,虽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出租车运营公司也出台了很多规定,有的城市甚至强制规定高峰期禁止交接班,但是由于这些规定对出租车司机来说,产生了收益分配不公平的冲突,加上监管难度大,因此事实上这些规定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也未缓和出租车司机、乘客、出租车运营公司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出租车运营公司禁止晚高峰时段交接班的规定过于笼统,只是简单的针对现象本身做出的禁止性规定,对于市场主体而言,单纯的约束机制只会促使其经营活动呈现低效性。而晚高峰交接班的潜规则业已成为行业内的一般习惯,单纯的约束往往只会产生反射性的抵触,这就给规则的施行造成了起步上的障碍。
2、出租车处于交班时,乘客要到达的目的地和出租车司机驶往交班地点或加油加气站的方向不一致时,司机不愿意载客耽误交班和后面的正常运营,乘客则认为出租车拒载进行投诉,激化了出租车司机和乘客间的矛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车载终端的出租车交班过程中的智能招车方法,规避出租车司机在交班过程中因乘客目的地方向和交班地点不一致发生拒载和导致乘客投诉,同时提高乘客在高峰期的打车难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智能车载终端的出租车交班过程中的智能招车方法,包括智能车载终端、智能移动设备和运营中心服务器,运营中心服务器分别与智能车载终端A、智能移动设备相互连接,且智能车载终端、智能移动设备相互连接;其特征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出租车司机通过智能车载终端与运营中心服务器建立通讯连接;
2、出租车司机通过智能车载终端设置出租车进入交班状态;
3、乘客通过智能移动设备与出租车运营中心服务器建立通讯连接,并提供包括自身位置信息和目的地在内的招车请求;
4、运营中心服务器根据乘客招车请求中包含的乘客当前位置信息和目的地信息,自动匹配乘客当前位置预定范围内的出租车交班地点和乘客目的地路线相符的车辆,并将匹配成功的信息实时反馈给乘客的智能移动设备和出租车的智能车载终端,同时在乘客的智能移动设备用地图的方式显示应答出租车的实时位置信息,在出租车的智能车载终端用地图的方式显示乘客的实时位置信息。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智能移动设备、智能车载终端的位置信息均通过GPS、基站、WIFI热点定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智能车载终端、智能移动设备和运营中心实时计算,实现出租车司机在交班过程中方便的获取与交班地点匹配的乘客用车请求,规避拒载和乘客投诉导致的经济损失和罚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乘客在高峰期的打车难问题,缓解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纠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交班信息自动匹配控制软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车载终端的出租车交班过程中的智能招车方法,包括智能车载终端A、智能移动设备B和运营中心服务器C,运营中心服务器C分别与智能车载终端A、智能移动设备B相互连接,且智能车载终端A、智能移动设备B相互连接;其特征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出租车司机通过智能车载终端A与运营中心服务器C建立通讯连接;
2、出租车司机通过智能车载终端A设置出租车进入交班状态;
3、乘客通过智能移动设备B与出租车运营中心服务器C建立通讯连接,并提供包括自身位置信息和目的地在内的招车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车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车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14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