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动力爬行六杆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2050.9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7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姚燕安;刘超;姚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爬行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动力爬行六杆机构,具体涉及一种以空间六杆机构为基础的,通过部件的翻转来实现整体移动的单动力爬行六杆机构。
背景技术
空间六杆机构基于Schatz机构,是典型的单闭链空间六杆6R机构。Schatz机构只有一个自由度,仅需要一个电机即可以驱动。由于该机构的结构和运动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例如,中铝公司郑州研究院的平东涛研究的XPD型三维运动混合机,通过原动件的匀速回转,使其他构件作复杂的空间运动,对滚筒中物料进行良好的搅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般单闭链空间六杆Schatz 6R机构的相互运动多用于搅拌物料,而不能使机构移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单动力爬行六杆机构为单闭链,由弧形杆,电机,联轴器,驱动轴,驱动杆件,第一转动轴,第一主杆件,第二转动轴,第二主杆件,第三转动轴,第三主杆件,第四转动轴,被动杆件,被动轴和轴承座构成;
构成机构的零件结构及连接方式:
所述的弧形杆从侧面1-a端看,为竖直线段加半圆弧形;弧形杆的1-a端设有与轴承座配合的孔,1-b端设有用于安装电机安装孔;
所述的第一主杆件为I形状,一端设置有凸台7-a,凸台端设有一个通孔,另外一端设有凹槽,凹槽的两端7-b和7-c上各设有一个同轴的阶梯孔,凸台上的通孔轴线和凹槽上的阶梯孔轴线垂直相交;第二主杆件和第三主杆件与第一主杆件的结构和尺寸相同;
第一转动轴为一阶梯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与第一转动轴的结构尺寸相同;
被动杆件的13-a端设有一个通孔,13-b端设有安装孔,用于和弧形杆固定,13-a端的通孔与13-b端的安装孔轴线垂直相交;
驱动杆件为U形件,其U形的底部5-a端设有一个安装孔,U形的头部的5-b端和5-c端各设有一个阶梯孔,且阶梯孔同轴,5-a端的通孔轴线和5-b端的阶梯孔轴线垂直相交;
被动轴的一端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被动杆件的13-b端的安装孔中,轴承座安装在弧形杆的1-a端的安装孔中,并用螺钉固定,被动轴的另外一端安装在轴承座的轴承孔中,并用顶丝进行轴向固定;
电机安装在弧形杆的1-b端的安装孔中,并用螺钉进行固定,电机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轴相连,驱动轴的另一端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驱动杆件的5-a端的安装孔中;
分别将两个轴承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驱动杆件的5-b端和5-c端阶梯孔的大孔中,第一转动轴按顺序穿过安装在驱动杆件的5-b端的轴承、第一主杆件的7-a端的通孔和安装在驱动杆件的5-c端的轴承,并通过轴用弹性挡圈进行轴向固定;
分别将两个轴承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一主杆件的7-b端和7-c端阶梯孔的大孔中,第二转动轴按顺序穿过安装在第一主杆件的7-b端的轴承、第二主杆件的9-a端的通孔和安装在第一主杆件的7-c端的轴承,并通过轴用弹性挡圈进行轴向固定;
分别将两个轴承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二主杆件的9-b端和9-c端阶梯孔的大孔中,第三转动轴按顺序穿过安装在第二主杆件的9-b端的轴承、第三主杆件的11-a端的通孔和安装在第二主杆件的9-c端的轴承,并通过轴用弹性挡圈进行轴向固定;
分别将两个轴承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三主杆件的11-b端和11-c端阶梯孔的大孔中,第四转动轴按顺序穿过安装在第三主杆件的11-b端的轴承、被动杆件的13-a端的通孔和安装在第三主杆件的11-c端的轴承,并通过轴用弹性挡圈进行轴向固定;
弧形杆的底端为半圆弧,与地面的接触面近似为一条直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单动力爬行六杆机构有单一自由度,通过对于原动件的控制,来使该机构实现移动的功能,具有一定的适应复杂路面甚至是越障的能力。该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制造和工程实现。在民用领域,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对几何形体及移动机构的认识,可用于制作玩具、教学教具,在军用领域,也可进一步设计改造为军用探测、运输、排雷机器人等。
附图说明
图1单动力爬行六杆机构装配原理图
图2第一主杆件结构图
图3第一转动轴结构图
图4被动杆件结构图
图5驱动动杆件结构图
图6弧形杆结构图
图7弧形杆、被动杆件、被动轴和轴承座连接结构图
图8弧形杆、电机、联轴器、驱动轴和驱动杆件连接结构图
图9驱动杆件与第一主杆件之间转动副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20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纱防缠装置
- 下一篇:毛糯米椴播种育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