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浮动套筒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2071.0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7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曾强;冷进明;唐仕东;朱永祥;谢敏;刘家顺;孟秋建;谭云;李松林;崔志国;刘艳平;周万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刘克勤;段雪茵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动 套筒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透平试验台的浮动套筒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是用于透平试验台的浮动套筒。装配时,浮动套筒内部装有一根转轴、且浮动套筒设置在轴承箱内部。浮动套筒左右分别设计左轴颈2和右轴颈6,左轴颈2和右轴颈6的内孔和外圆上均装配有动轴承和静轴承。其左轴颈2或右轴颈6外侧的静轴承支撑在轴承箱上,左轴颈2和右轴颈6内侧的动轴承套在转轴上。浮动套筒在使用时,外侧轴承箱体固定不动,内部转轴在转动,浮动套筒本身则有很小角度的摆动。
浮动套筒为上下半结构,上下半分别用数段不同直径的钢板或者锻件焊接成型,中分面外侧焊接不连续法兰、称之为中分面法兰5,中分面法兰5上开孔,用螺栓联接把紧上下半。浮动套筒的外形尺寸较大,最大外圆约φ700~1000mm、轴向长度约2000~2500mm、最小内孔φ280~350mm。浮动套筒为焊接件来料,壁薄,最薄的地方壁厚度仅为20~30mm, 浮动套筒的内孔、外圆布置多档环槽,端面设置有端面止口7。浮动套筒的上半有进油孔1和油腔,下半有多处泄油孔。
而该浮动套筒的加工存在以下困难:
首先,焊接件来料,且薄壁,变形量较大;其次,中分面间隙要求高,要求把紧状态0.02mm塞尺不入;再次,浮动套筒的加工尺寸公差以及形位公差要求高,具体的:两轴颈的公差要求为φ(0,-0.03mm),形位公差要求为全跳动0.015mm,圆柱度为0.015mm,轴颈外圆完全采用转子加工精度要求,内孔也采用了相同的要求。最后,因工件长度和结构原因,铣削中分面和车削时装夹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动套筒加工方法,填补了我国对于此类复杂零件的加工空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浮动套筒加工方法,所述浮动套筒呈套筒状、两端设计有轴颈和端面法兰,浮动套筒为上下半结构,中分面外侧焊接不连续法兰,端面法兰和中分面法兰上开有连接孔,浮动套筒的上半和下半使用螺栓联接把紧,浮动套筒的上半设置有进油孔和油腔,下半设置有泄油孔;所述浮动套筒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加工工件的上半和下半依次装夹在机床上进行粗加工,具体为:粗铣工件上半和工件下半的中分面、并预钻工件上半中分面法兰上的连接孔,预铣工件下半上的泻油孔;
(2)将工件上半和工件下半把合为一体,对工件外圆和内圆留量粗车,粗加工工件的两端轴颈;
(3)将工件拆开为工件上半和工件下半,依次精铣工件上半和工件下半中分面;
(4)将工件上半和工件下半把合为一体,对工件轴颈的外圆和内圆留量半精车;
(5)根据工件上半中分面法兰上的连接孔位置、钻铰工件下半中分面法兰上对应的连接孔,在工件上半上钻进油孔、在工件下半上铣泻油孔,并对工件下半中分面法兰上的连接孔攻螺纹;
(6)将工件装夹在镗床上,铣削进油孔上的细牙螺纹、工件上半的油槽和端面法兰上的连接孔;
(7)将工件拆开为工件上半和工件下半,精铣工件上半和工件下半;
(8)将工件上半和工件下半把合为一体,精车工件外圆;
(9)将工件拆开为工件上半和工件下半,清理表面并检查工件外圆和内圆的表面质量;
(10)将工件上半和工件下半把合为一体,涂油入库。
所述步骤(1)中,使用工装将工件上半或工件下半装夹在机床工作台上,该工装包括V形支撑块、2组压紧装置和若干个千斤顶,所述V形支撑块上表面呈V型、落放工件上半或工件下半的外圆,V形支撑块顶端两侧设置有平台、对应工件上半或工件下半的中分面外侧法兰,千斤顶均匀设置在中分面外侧法兰和平台之间,压紧装置包括横压板和压板,横压板顶住工件上半或工件下半的内圆、横向水平设置,压板垂直于横压板设置,一端压紧横压板上表面、另一端与机床工作台固定连接。
所述步骤(2)中,采用镗床见光工件两端法兰端面,在较薄的法兰端面镗出端面止口,通过端面止口定位、在该法兰端面上把合一个端面堵板,后续的车削加工时、采用卡爪夹持工件较厚的法兰端面,尾座顶尖顶在堵板中心孔上装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20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工程混合施工法
- 下一篇:高铁桥墩间利用咬合桩形成下穿通道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