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高光谱遥感数据快速识别油气微渗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2214.8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3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圣波;赵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8/02 | 分类号: | G01V8/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立文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谱 遥感 数据 快速 识别 油气 渗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勘查方法,尤其是通过高光谱遥感图像快速识别油气微渗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光谱遥感传感器的发展,遥感在油气勘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都使用过高光谱仪器勘探由于油气微渗漏引起的油气蚀变异常带。二十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结合ASD等野外光谱仪和Hymap、Hyperion和AVIRIS等高光谱传感仪器进行油气异常区勘探,出现了较多成功的应用案例。
现有的遥感勘查油气异常区的方法更多是基于光谱匹配的方法,通过光谱角等光谱匹配方法,判定已有波谱库中蚀变矿物光谱与高光谱图像上光谱的相似性,从而确定高光谱图像上的曲线是否为蚀变异常曲线。这类方法局限于波谱库中蚀变矿物的参考波谱曲线,且波谱库中蚀变矿物的参数波谱与实验室实际情况有出入,没有结合实地的参考光谱,容易造成误判,且进行光谱匹配会耗费大量时间,运算速度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连续统去除法快速识别油气微渗漏蚀变的高光谱遥感油气勘查方法,利用地表油气微渗漏蚀变矿物的光谱确定快速指数的阈值,再通过高光谱遥感数据快速识别油气微渗漏区域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基于高光谱遥感数据快速识别油气微渗漏蚀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已知油气区和未知油气区分别采集土壤样品;
b、分别测定已知油气区和未知油气区采集的土壤样品光谱,每个土壤样品测10条光谱曲线,删除具有明显差异的异常曲线后计算每个采样点样品的剩余高光谱曲线的平均值,得到每个采样点土壤样品的高光谱曲线;
c、用射线衍射仪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物相分析,得到土壤样品中碳酸盐类矿物和粘土类矿物的含量;
d、对b步骤得到的高光谱曲线数据通过连续统去除法公式:
Scr=(S/C),………………(1)
得到连续统去除的曲线,
式中:Scr为连续统去除后的光谱曲线,S为原始光谱曲线,C为包络线;
e、通过公式:H1(H2)=1-R1(R2).............(2)
计算碳酸盐类矿物和粘土类矿物的吸收深度,
式中:H1为碳酸盐矿物吸收位置的吸收深度,H2为粘土矿物吸收位置的吸收深度,R1为碳酸盐矿物在连续统去除曲线上在2335nm附近反射率,R2为粘土矿物在连续统去除曲线上在2200nm附近的反射率;
f、计算样品光谱的快速指数阈值:快速指数(Fast index)定义为:
式中:H1为碳酸盐矿物在2335nm附近的吸收深度;H2为粘土矿物在2200nm附近的吸收深度,将采样的光谱按照已知油气区和未知油气区分别计算每条曲线的FI值,找到能区分两者的阈值,通常情况下,已知油气区的FI值大于没有油气区域的FI值;
g、对该地区的高光谱图像用ENVI软件进行预处理,步骤包括为定标和受水汽影响波段的去除、绝对辐射值转换和大气校正,最后得到反射率数据;
h、通过反射率数据分别计算高光谱图像中碳酸盐类矿物和粘土类矿物的吸收深度;
i、计算高光谱图像数据的FI值:在ENVI软件中进行波段运算,表达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22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马桶清洁剂混合控制装置
- 下一篇:婴儿车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