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批量生产的多通道模拟量电流输入模块的校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3266.7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8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路标;于俊;周培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航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5/02 | 分类号: | G01R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张亦华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批量 生产 通道 模拟 电流 输入 模块 校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批量生产的多通道模拟量电流输入模块的校准方法。
背景技术
EDPF-AI8(mA)/EDPF-AI16(mA)(AI8为8通道,AI16为16通道)模拟量测量模块的测试精度要求为1‰,根据模块的工作原理可知,电路中每一通道使用一颗250欧姆的精密电阻,那么就要求其阻值精度至少达到万分之五或者更高,才能保证所有通道精度均达到1‰以内。所以当前电阻问题直接影响了设备的生产成本;产品初检合格率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提出了大批量生产的多通道模拟量电流输入模块的校准方法。
实现上述有益效果的技术方案为,大批量生产的多通道模拟量电流输入模块的校准方法,一种大批量生产的多通道模拟量电流输入模块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在模块的多通道中串联同大小的一电流信号K,电流信号强度以能够驱动该通道为准;
(2)为模块输入校准命令和校准保存命令;
(3)对模块进行校准和保存;
(4)对校准完毕的模块进行最终校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批量生产的多通道模拟量电流输入模块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以下流程:
①模块对地址中的系数进行初始化读取;
②对读出的A地址系数进行初步判断,若结果正常,则选用A系数,将A地址系数录入B地址,同时跳过步骤③、④,若不正常则进入步骤③;
③对读出的B地址数进行初步判断,若结果正常,则选用B系数,将B地址系数录入A地址同时跳过步骤④,若不正常则进入步骤④;
④由于判断结果A、B地址均不正常,则不使用任何系数,缺省所有系数为1,转入步骤⑤;
⑤模块循环采样校准,并将结果上传。
本发明应用后,设备对250欧姆精密电阻的要求明显降低,原来万分之五精度的电阻可以用千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五的电阻代替,只要电阻阻值稳定,温飘系数合格,原理上甚至可以用非精密电阻进行代替,这样模块使用电阻的生产采购成本明显得到了降低,方便了原料部门统一进行采购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一种模块保存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发明的一种流程示意图。一种大批量生产的多通道模拟量电流输入模块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在模块的多通道中串联同大小的一电流信号K,电流信号强度以能够驱动该通道为准;
(2)为模块输入校准命令和校准保存命令;
(3)对模块进行校准和保存;
(4)对校准完毕的模块进行最终校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批量生产的多通道模拟量电流输入模块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以下流程:
①模块对地址中的系数进行初始化读取;
②对读出的A地址系数进行初步判断,若结果正常,则选用A系数,将A地址系数录入B地址,同时跳过步骤③、④,若不正常则进入步骤③;
③对读出的B地址数进行初步判断,若结果正常,则选用B系数,将B地址系数录入A地址同时跳过步骤④,若不正常则进入步骤④;
④由于判断结果A、B地址均不正常,则不使用任何系数,缺省所有系数为1,转入步骤⑤;
⑤模块循环采样校准,并将结果上传。
经过分析我们能够知道,如果我们能够知道模块的各个通道的测量值和实际输入值之间的固定偏差系数Ki(各通道间的差异主要由电阻之间的阻值差异造成),那么我们就可以针对每一个模块的每一个通道,设计一个校准系数,实际运行时,将实际采样的数据ADi乘上这个校准系数Ki,从而得到一个准确值VALi。(1≦i≦16)
VALi = ADi * Ki
现在,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到如何获得各个通道的实际测量偏差系数,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个是很难实现的,它要求生产测试人员对每一通道均输入一个标准电流输入,并进行采样,然后将采样值与标准值做偏差系数计算,求出Ki,再写入模块保存。同样的操作在EDPF-AI16(mA)模块需要执行16次之多,这样虽然解决了一些生产采购成本却大大提高了生产检测成本,所以此方案仍需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航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航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32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