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摸屏上绘画轨迹的自动调整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83313.8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1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江小舟;李慧芳;李宝荣;李香平;胡磊国;何双旺;程贵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4 | 分类号: | G06F3/0484;G06F3/048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孙宝海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屏 绘画 轨迹 自动 调整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触摸屏上绘画轨迹的自动调整方法,包括:
响应于用户在投射式互电容屏的触控操作,检测投射式互电容屏的电极阵列的电容变化情况,并生成触控区域电容信息,其中的触控区域电容信息包括触控区域对应子电极的电容变化量与坐标;
根据触控区域电容信息计算触控中心点,并根据触控中心点的变化计算触控轨迹方向;
以触控中心点为中心,以触控轨迹方向做垂线段,计算垂线段在触控区域内截取的宽度;
将触控中心点转换成笔画的中心点,将触控轨迹方向转换成笔画的轨迹方向,将截取的触控区域宽度与笔画的宽度相对应,根据触控区域宽度自动调整绘画轨迹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触控区域中各触控点的电容变化量量化成不同的等级,将电容变化量等级与色彩的深度等级相对应,根据触控区域中各子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等级自动调整绘画轨迹的色彩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投射式互电容屏的电极阵列的电容变化情况,并生成触控区域电容信息包括:
对于投射式互电容屏,电极阵列上横向电极依次发出激励信号,所有纵向电极同时接收信号,根据各个横向电极激励下纵向电极接收的信号得到横向电极与纵向电极交汇点处的电容值;通过记录各子电极电容变化量与坐标,合成平面的触摸坐标。
4.一种触摸屏上绘画轨迹的自动调整方法,包括:
响应于用户在投射式自电容屏的触控操作,检测投射式自电容屏的电极阵列的电容变化情况,并生成触控区域电容信息,其中的触控区域电容信息包括触控区域对应子电极的电容变化量与坐标;
根据触控区域电容信息计算触控中心点,并根据触控中心点的变化计算触控轨迹方向;
将触控中心点转换成笔画的中心点,将触控轨迹方向转换成笔画的轨迹方向,根据电容变化量扩展画笔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从笔画的中心点到笔画的边缘之间的区域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将区域等级与色彩的深度等级相对应,根据区域等级自动调整绘画轨迹的色彩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投射式自电容屏的电极阵列的电容变化情况,并生成触控区域电容信息包括:
对于投射式自电容屏,分别检测投射式自电容屏的横向与纵向电极阵列,根据触控前后横向电极阵列的电容变化确定触摸的横向坐标,并根据触控前后纵向电极阵列的电容变化确定触摸的纵向坐标,将触摸的横向坐标和纵向坐标组合成平面的触摸坐标。
7.一种触摸屏上绘画轨迹的自动调整装置,包括:
电容检测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在投射式互电容屏的触控操作,检测投射式互电容屏的电极阵列的电容变化情况,并生成触控区域电容信息,其中的触控区域电容信息包括触控区域对应子电极的电容变化量与坐标;
触摸点信息转换模块,用于根据触控区域电容信息计算触控中心点,并根据触控中心点的变化计算触控轨迹方向;以触控中心点为中心,以触控轨迹方向做垂线段,计算垂线段在触控区域内截取的宽度;
功能翻译模块,用于将触控中心点转换成笔画的中心点,将触控轨迹方向转换成笔画的轨迹方向,将截取的触控区域宽度与笔画的宽度相对应,根据触控区域宽度自动调整绘画轨迹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功能翻译模块,还用于:
将触控区域中各触控点的电容变化量量化成不同的等级,将电容变化量等级与色彩的深度等级相对应,根据触控区域中各子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等级自动调整绘画轨迹的色彩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对于投射式互电容屏,电极阵列上横向电极依次发出激励信号,所有纵向电极同时接收信号,根据各个横向电极激励下纵向电极接收的信号得到横向电极与纵向电极交汇点处的电容值;通过记录各子电极电容变化量与坐标,合成平面的触摸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331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新的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方法
- 下一篇:哌啶化合物及其有害生物防除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