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纤侧吹风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4390.5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2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沪联印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088 | 分类号: | D01D5/08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项丽 |
地址: | 21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纤 吹风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化纤侧吹风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化纤,即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在制备纺丝原液时,需要高温加热至300℃以上,将高分子化合物原料熔融,接着将纺丝原液经喷丝板挤出,冷却形成各种化纤。在工业化生产时,化纤经常因为各种工艺条件的影响在卷绕过程中出现断丝现象,这时就需要人工将化纤重新连接至卷绕机上。但是由于纺丝原液温度达300℃,化纤在经历了缓冷、预冷、无风区冷却步骤后温度仍较高,不适合人工操作,需要继续侧吹风冷却。
现有的侧吹风冷却装置的吹风孔大小一致,导致侧吹风风速这一工艺条件难以控制。风速较大时,初生纤维结晶度过长,导致毛丝和断头,产品质量下降,并且电量消耗较大,增加了成本;风速较小时,初生纤维温度较高,如果出现断头,不利于工人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较小风速下有效冷却化纤的侧吹风冷却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化纤侧吹风冷却装置,包括:箱体、设在箱体正面的吹风孔、安装在箱体内的冷气机,所述的箱体正面由上向下均匀分为小孔区、中孔区、大孔区,所述的小孔区、中孔区、大孔区上分别分布着小孔、中孔、大孔,所述的小孔直径为0.3~0.6mm、密度为1×105~5×105个/m2,所述的中孔直径为0.8~1.5mm、密度为4×104~1×105个/m2,所述的大孔直径为2~5mm、密度为1×104~5×104个/m2。
优化地,所述的小孔直径为0.4~0.5mm,中孔直径为1~1.5mm,大孔直径为2~3m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化纤侧吹风冷却装置的小孔区孔面积较小,冷却风流量较小,化纤纺丝原液在凝结时产生的初生纤维结晶度不致过长,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大孔区孔面积较大,冷却风流量较大,使得化纤充分冷却,当化纤断头时有利于人工操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化纤侧吹风冷却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化纤侧吹风冷却装置反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箱体;11、箱体正面;111、小孔区;112、中孔区;113、大孔区;2、吹风孔;21、小孔;22、中孔;23、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的化纤侧吹风冷却装置,其主要包括箱体1、吹风孔2、冷气机3。其中,冷气机如图2所示安装在箱体1内,箱体正面11如图1所示由上向下平均分为小孔区111、中孔区112、大孔区113。吹风孔2分为小孔21、中孔22、大孔23,平均分布在小孔区111、中孔区112、大孔区113上。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是如图2所示的五面组成的开放箱体。箱体1内装有类似大小的冷气机3,箱体正面11由上至下分别分布着小孔21、中孔22、大孔23 。所述的小孔21直径为0.5mm、密度为1×105个/m2,所述的中孔22直径为1mm、密度为4×104个/m2,所述的大孔23直径为2mm、密度为1×104个/m2,尽管小孔21、中孔22、大孔23的密度随着孔径的增大而减少,但是其整体孔面积仍随着孔径的增大而增加。由于通过吹风孔2的冷却风流量跟孔面积有关,所以冷却风流量也逐渐增加。小孔区冷却风流量较小,化纤纺丝原液在凝结时产生的初生纤维结晶度不致过长;大孔区冷却风流量较大,有利于化纤的充分冷却,当化纤断头时有利于人工操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沪联印染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沪联印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43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