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生物复合酶饵料发酵剂及制备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85204.X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9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刘宗丽;王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中浩环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A23K1/00;A23K1/18;C12R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 复合 饵料 发酵剂 制备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剂及制备使用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无公害化水产养殖用微生物复合酶饵料发酵剂及制备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水产养殖规模巨大,水产养殖的总产量占全球70%左右,总产值占全球50%左右。在水产品养殖领域,从科学研究到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创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到目前为止,无公害化、环境友好型的水环境产品寥寥无几。传统的水产品养殖饵料及饲料的应用环节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因大量的营养物质投放导致剩余营养物质积聚水环境中,使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由于水环境长时间得不到改良与优化,导致水产品质量不断下降,病害加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饵料发酵剂及制备使用方法,抑制有害微生物生成,改善水产品的肠道功能,充分吸收营养物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健康基因,同时增加水产品养殖环境中的有益微生物,减少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几率,使得水环境得到改良与优化,提高水产品质量。
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复合酶饵料发酵剂,由下述重量份的组份制成:
酵母菌100-200份、 乳酸菌10-20份、纳豆芽孢杆菌10-20份、蔗糖500-800份、高纯水1500-2000份;所述乳酸菌活菌数量≥600000cfu/ml,酵母菌及纳豆芽孢杆菌活菌数量≥180cfu/ml,蔗糖糖度75°。
所述微生物复合酶饵料发酵剂的制备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调配营养液:将蔗糖、高纯水调配均匀;
二、复合接种:温度调节至25-30℃,依次将酵母菌、乳酸菌及纳豆芽孢杆菌复合接种于营养液中;
三、密封恒温发酵:温度调节至25-35℃,经过复合接种至发酵系统中,环境无菌条件下密封恒温发酵5-7天。
所述微生物复合酶饵料发酵剂的制备使用方法,步骤还包括:四、将饵料与微生物复合酶饵料发酵剂按200:1-500:1的比例拌合均匀,拌合后放置2-4小时,投料喂食。
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复合酶饵料发酵剂及制备使用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使水产品充分吸收饵料中的营养物质,促进水产品的肠道健康及消化吸收功能,显著提高了水产品质量,预防病害发生几率,成活率高病死率低;另一方面使水产品成长过程中排放的副影响降到最低,使水环境的微生态得到改善,优化改良养殖水体,减少对环境排放的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四个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复合酶饵料发酵剂及制备使用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海参养殖基地
本实施例微生物复合酶饵料发酵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酵母菌120g、乳酸菌15g、纳豆芽孢杆菌15g、蔗糖600g、高纯水1600ml,其中乳酸菌活菌数量≥600000cfu/ml,酵母菌及纳豆芽孢杆菌活菌数量≥180cfu/ml,蔗糖糖度75°。
微生物复合酶饵料发酵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先将蔗糖、高纯水调配均匀,温度调节至27℃,然后依次将酵母菌、乳酸菌及纳豆芽孢杆菌复合接种于水中,温度调节至30℃,经过复合接种至发酵系统中,环境无菌条件下密封恒温发酵7天。
使用方法:将饵料与微生物复合酶饵料发酵剂按250:1的比例拌合均匀,拌合后放置4小时,均匀投料喂食。
实施例2:海水养殖育苗场
本实施例微生物复合酶饵料发酵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酵母菌145g、乳酸菌12g、纳豆芽孢杆菌14g、蔗糖650g、高纯水1700ml,其中乳酸菌活菌数量≥600000cfu/ml,酵母菌及纳豆芽孢杆菌活菌数量≥180cfu/ml,蔗糖糖度75°。
微生物复合酶饵料发酵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先将蔗糖、高纯水调配均匀,温度调节至26℃,然后依次将酵母菌、乳酸菌及纳豆芽孢杆菌复合接种于水中,温度调节至32℃,经过复合接种至发酵系统中,环境无菌条件下密封恒温发酵5天。
使用方法:将饵料与微生物复合酶饵料发酵剂按300:1的比例拌合均匀,拌合后放置4小时,均匀投料喂食。
实施例3:海参养殖水产养殖基地
本实施例微生物复合酶饵料发酵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中浩环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中浩环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52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线眼镜试戴方法
- 下一篇:迟缓爱德华氏菌菌毛蛋白FimA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