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短信代收费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5466.6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4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梁冰;李洪波;李云;金铎;徐雄;张玉忠;袁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4 | 分类号: | H04W4/14;H04W12/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刘剑波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短信 收费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短信代收费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短信代收费是移动互联网最方便的支付手段。现在的短信代收费支付过程是通过用户手机直接发送短信到指定端口。由于手机应用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发送和拦截用户的短信,可以仿冒用户发扣费短信,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在发生用户投诉的情况下,运营商不能证明支付短信是否通过业务终端发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短信代收费的方法和系统。通过在支付信息中增加加密内容,从而能够对业务终端和用户移动终端进行双重校验,从而提高了信息安全性,并有利于对业务终端进行规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实现短信代收费的方法,包括:
业务终端在接收到用户的支付请求时,向支付平台发送密钥获取请求;
支付平台在接收到业务终端发送的密钥获取请求时生成加密密钥,将加密密钥发送给业务终端;
业务终端利用加密密钥对用户的移动终端号码和业务信息进行加密,以得到校验信息;
业务终端将支付信息通过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给短信网关,其中支付信息包括校验信息;
短信网关获取发送支付信息的移动终端号码,将支付信息和获取的移动终端号码发送给支付平台;
支付平台利用加密密钥对校验信息进行解密;
当解密成功时,支付平台从校验信息中提取出用户的移动终端号码,判断用户的移动终端号码是否与短信网关获取的移动终端号码相同;
若用户的移动终端号码与短信网关获取的移动终端号码相同,则支付平台利用业务信息进行支付处理;
支付平台将支付结果信息发送给业务终端;
业务终端将支付结果信息发送给用户的移动终端。
优选的,业务终端将支付信息通过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给短信网关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业务终端判断是否在预定的时间范围内接收到支付平台发送的支付结果信息;
若在预定的时间范围内接收到支付平台发送的支付结果信息,则执行业务终端将支付结果信息发送给用户的移动终端的步骤。
优选的,若未能在预定的时间范围内接收到支付平台发送的支付结果信息,则业务终端将支付失败信息发送给用户的移动终端。
优选的,当解密不成功,或者用户的移动终端号码与短信网关获取的移动终端号码不相同,则支付平台将支付失败信息发送给业务终端;
业务终端将支付失败信息发送给用户的移动终端。
优选的,支付平台在接收到业务终端发送的密钥获取请求时生成加密密钥的步骤包括:
支付平台在接收到业务终端发送的密钥获取请求时,随机生成加密密钥。
优选的,支付平台在接收到业务终端发送的密钥获取请求时生成加密密钥的步骤包括:
支付平台在接收到业务终端发送的密钥获取请求时,判断当前密钥的使用时间是否超出了预定期限;
若当前密钥的使用时间没有超出预定期限,则将当前密钥作为加密密钥;
若当前密钥的使用时间超出预定期限,则更新当前密钥,将更新后的当前密钥作为加密密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实现短信代收费的系统,包括业务终端、支付平台和短信网关,其中:
业务终端,用于在接收到用户的支付请求时,向支付平台发送密钥获取请求;在接收到支付平台发送的加密密钥时,利用加密密钥对用户的移动终端号码和业务信息进行加密,以得到校验信息;将支付信息通过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给短信网关,其中支付信息包括校验信息;当接收到支付平台发送的支付结果信息时,将支付结果信息发送给用户的移动终端;
支付平台,用于在接收到业务终端发送的密钥获取请求时生成加密密钥,将加密密钥发送给业务终端;在接收到短信网关发送的支付信息和获取的移动终端号码时,利用加密密钥对校验信息进行解密;当解密成功时,从校验信息中提取出用户的移动终端号码,判断用户的移动终端号码是否与短信网关获取的移动终端号码相同;若用户的移动终端号码与短信网关获取的移动终端号码相同,则利用业务信息进行支付处理;将支付结果信息发送给业务终端;
短信网关,用于获取发送支付信息的移动终端号码,将支付信息和获取的移动终端号码发送给支付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54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