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肌肤通透性的超声传输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6612.7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0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郑淑丽;翁春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美联医学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肌肤 通透 超声 传输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肌肤通透性的超声传输系统及方法,属于将介质输入人体内的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外界物质进入体内后向靶组织运输和代谢的过程给药途径在药理正向学和毒理学上指药物介质和人体接触作用的途径。给药传输途径通过人体自身的运输和代谢过程,强烈影响着各种介质药物介质进入在体内的作用效用。
介质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后,都在血液中形成一定的浓度,进而随循环分布到全身的各个组织,形成一定的组织浓度。进入靶组织的一部分介质发挥了正向作用,而分布于正常组织的介质常造成负向作用。
通过增加体内投入量来提高正向作用和维持的时间,往往也带来负向作用成倍增加的风险。有时为了保证安全,常常限制投入量,同时也大大限制了介质正向作用的发挥,甚至许多具有很强正向作用的介质因无法克服的负向作用被淘汰。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定位投施愈加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将活性介质直接送达体内的靶作用部位,在局部发挥介质作用的方法被称为靶位精确投放。局部定位投放的方法具有用量少、效果显著、全身负向作用少等优势和特点,是有效的介质靶位传输手段。
近年来,作为一类促进介质经皮肤透入体内的手段,强力透皮(active transdermal,AT)方法被广泛关注。它是通过特定的物理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了皮肤和组织对介质的通透性,对介质分子或粒子施加动能,在物理能量的介导下,促使其透过皮肤,被皮下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全身应用效应,被称为介质的透皮吸收。透皮吸收具有药效稳定持久,全身毒副作用少等优点,已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领域。强力透皮促进方法具有其它经皮传输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如提高了介质透皮的速率、实现了大分子介质透皮吸收等。它们通过改变细胞膜和组织膜的脂质分子排列顺序,或在角质层形成表浅的裂隙从而达到提高皮肤通透性,通过提高介质分子的活化能、产生定向驱动能力,使透皮速率大大提高。近年来,各国学者对强力透皮的各种物理技术手段分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理论成果。通过研究,基本阐明了各种手段透皮促进作用的机制,为进一步的研究各种物理手段的应用方法和实现这些方法的相关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采用这一类方法开发的部分应用技术和仪器已开始进入市场被应用。
还有一类技术是采用光、声、磁、电等物理手段,通过改变组织通透性、改变介质的物理性能和向介质施加动能等方法,促进已进入循环内的介质分子向靶部位定向释放或传输,达到介质组织和细胞内的富集和靶位应用的目的。例如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e therapy,SDT),是一种以超声波为动力,通过激发声敏介质,改变细胞膜和组织膜脂质结构产生声致孔作用(Sonoporation),在皮肤和组织形成利于介质进入体内的生物通道,并在声波辐射压和对流转运作用下,驱动介质分子进入体内靶部位,在靶组织高浓度聚集并均匀分布,进而驱使已进入细胞间隙的介质向细胞内转运和富集,直接发挥正向作用。是一种无痛无创,可避免介质全身负向作用的精确靶位传输方法。
由于各种促进介质透皮吸收和介质体内靶位传输的物理手段从不同的角度以各种方式发挥着促进介质吸收、释放和传输的作用。研究显示任何一种物理方法单一应用时的作用有限,因此寻找有效的物理效用组合应用的方法来达到最佳的介质透皮吸收促进和体内靶位传输的效果就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建立了一种可促使介质透过皮肤进入体内,和促进介质向靶组织传输,在局部发挥正向作用的,无痛、无创的超声靶位传输系统和方法。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肌肤通透性的超声传输系统,包括超声激励电流发生模块、脉冲电流产生模块、反馈调节模块、控制模块、应用模块和显示设置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分别与超声激励电流发生模块、脉冲电流产生模块、反馈调节模块、应用模块和显示设置模块电连接,所述的反馈调节模块和应用模块电连接,其中,
所述超声激励电流发生模块用于超声波激励电信号的产生、放大和调制,并将所生成的超声激励电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脉冲电流产生模块用于脉冲电信号的产生、放大和调制,并将所生成的脉冲电信号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反馈调节模块用于实时将从所述应用模块收集的脉冲电流(压),以及从体表采集到的人体温度变化的信息处理后,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美联医学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美联医学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66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式切换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云物联闸门泄流量集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