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机控制系统、具有该系统的移动装置及相机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6678.6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6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庸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H04N5/235;H04N5/243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韩明星;郑玉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机 控制系统 具有 系统 移动 装置 控制 方法 | ||
公开了一种相机控制系统、具有该系统的移动装置及相机控制方法。所述相机控制系统从对象的亮度值和环境亮度值中的至少一个亮度值来确定特定亮度值,并根据确定的特定亮度值执行相机设置以调整曝光时间和增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机控制技术。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快速地调整用于相机的自动亮度控制的相机设置值来允许更快地进入或转变为相机准备状态的相机控制系统、移动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相关技术的显著发展,移动装置由于其便携性而正变得日益普及。具体地讲,目前,移动装置超出了它们各自的传统领域,从此达到了单个移动装置具有支持各种用户功能的能力的移动融合阶段。
同时,根据现有技术,最近的大部分移动装置具有提供数字相机功能的内置相机模块。这种移动装置的用户可通过相机模块获得用于拍摄的对象的图像(例如,捕获图像),并将获得的(例如,捕获的)图像保存在移动装置中或者将获得的图像(例如,捕获的图像)发送到另一装置(例如,另一移动装置)。根据现有技术,具有相机模块的移动装置执行自动亮度控制功能以在拍摄(例如,图像捕获)期间调整对象的亮度。因此,即使用户不调整图像的亮度,用户也可以以适当的亮度来进行拍摄(例如,捕获图像)。
随着自动亮度控制功能的调用,具有相机模块的移动装置采集几十帧以便自动调整对象的亮度,评估采集的帧的亮度,并确定所述亮度是否与预定亮度一致。因此,根据现有技术的移动装置从激活相机模块到进入能够拍摄的相机准备状态需要大量时间。然而,当用户期望获得某事件发生瞬间的图像时,对于根据现有技术的移动装置从激活相机模块到进入能够拍摄的相机准备状态的大量时间经常给用户带来不便。即,即使用户开启了相机模块来捕获特定瞬间,也会因为相机模块花费太多时间进入相机准备状态而使得用户易于错失期望的场景。为了解决该问题,可将相机模块保持在开启状态。然而,由于不必要的功耗,所以考虑到相机的有效使用,不推荐这种解决方案。
因此,存在对允许更快地进入或转变为相机准备状态的移动装置和方法的需要。例如,存在对通过快速地调整用于相机的自动亮度控制的相机设置值来允许更快地进入或转变为相机准备状态的移动装置和方法的需要。
以上信息仅被呈现为背景信息以帮助理解本公开。未确定且未断言关于以上内容中的任意内容是否可适用为针对本发明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多个方面在于至少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和/或缺点并至少提供下面描述的优点。因此,本发明在于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和/或缺点并至少提供下面描述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减少进入相机准备状态所需的时间,从而支持相机的快速且适当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相机的方法。相机控制方法包括:从对象的亮度值和环境亮度值中的至少一个亮度值来确定特定亮度值;根据确定的特定亮度值执行相机设置以调整曝光时间和增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相机控制系统。所述相机控制系统包括:照度传感器,被构造为采集对象的亮度值和环境亮度值中的至少一个亮度值;自动亮度控制器,被构造为根据由照度传感器采集的亮度值来执行相机设置以调整曝光时间和增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相机控制系统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输入单元,被构造为创建用于激活相机功能的输入信号;照度传感器,被构造为:当相机功能被激活时,采集对象的亮度值和环境亮度值中的至少一个亮度值;相机模块,被构造为将采集的亮度值应用于相机设置以进行自动亮度控制。
以上讨论的方法、系统和装置允许更快地进入相机准备状态,还允许用户在特定瞬间快速地获得具有最佳亮度的期望图像。
从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公开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优点和显著特征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然。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66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