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维高热导率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7510.7 | 申请日: | 201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7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樊桢;冯志海;孔清;赵高文;李同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4B35/83 | 分类号: | C04B35/83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维 高热 导率碳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二维高热导率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1)按照需要裁剪碳纤维布;
2)将酚醛树脂与乙醇放入搅拌容器内,采用机械搅拌2小时以上,得到酚醛树脂浸渍液;将步骤1)得到的碳纤维布浸泡在酚醛树脂浸渍液中,待碳纤维布完全浸润后取出,空气中自然晾干;
3)将步骤2)中处理好的碳纤维布进行铺层然后放入热压模具中进行低温热压;
4)将步骤3)中处理好的材料放入碳化炉中进行常压碳化处理;
5)将步骤4)中碳化处理后的材料取出后放入沥青浸渍罐中进行中温煤沥青浸渍;
6)将步骤5)中浸渍沥青后的样品放入碳化炉中进行常压碳化处理;
7)将步骤6)中碳化后的试样放入中频炉中进行高温开孔处理;
8)重复步骤5)~7),直至材料密度大于1.9g/cm3。
9)将步骤8)得到的材料放入超高温石墨化炉中进行超高温石墨化处理,即制得二维高热导率碳/碳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维高热导率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酚醛树脂与乙醇的质量比为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维高热导率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碳纤维布铺层按0°/90°方向即经纱/纬纱方向交替铺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维高热导率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低温热压工艺曲线为:室温~90℃,升温1~2h;90℃保温1~3h,加压至2~5MPa;90℃~120℃,升温3~5h,逐渐加压至8~10MPa;120℃保温2~4h,并逐渐加压至10~15MPa;120℃~180℃,升温3~5h,并逐渐加压至15~30MPa;180℃保温3~5h,保持压力15~30MPa;保持压力为15~30MPa,自由降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维高热导率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碳化工艺曲线为:室温~200℃,升温速率10~15℃/min;200~400℃,升温速率1~5℃/min;400℃,保温5~10h;400~600℃,升温速率1~5℃/min;600℃,保温5~10h;600~900℃,升温速率3~5℃/min,900℃,保温3~5h;自由降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维高热导率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中温煤沥青浸渍温度为200~240℃,浸渍压力为-0.1~10MPa,保压时间为3~5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维高热导率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中温煤沥青碳化工艺曲线为:室温~300℃,升温速率5~10℃/min;300~450℃,升温速率1~5℃/min;450℃,保温5~10h;450~650℃,升温速率1~5℃/min;650℃,保温5~10h;650~900℃,升温速率3~5℃/min,900℃,保温3~5h;自由降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维高热导率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高温开孔处理工艺曲线为:室温~900℃,升温速率10~15℃/min;900~1200℃,升温速率5~10℃/min;1200℃保温2~4h;1200℃~目标处理温度,升温速率3~5℃/min,保温2~4h;目标处理温度为1800℃~2500℃,控制降温速率小于5~15℃/min直到温度降至900℃以下;900℃以下自由降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维高热导率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超高温石墨化处理工艺曲线为:以5~15℃/min的速率升温至2800℃以上并保温2~4h,随后自由降温,完成石墨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75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