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8831.9 | 申请日: | 201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1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林家正;樊大正;张加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18 | 分类号: | G02B13/18;G02B13/00;G02B7/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何家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携式 电子 装置 与其 光学 成像 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相关,且尤其是与应用五片式透镜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相关。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电话的小型化、薄型化已成为设计趋势,而此一趋势连带影响了相关光学成像镜头的发展;如何能够有效缩减光学镜头的系统长度,同时仍能够维持足够的光学性能,一直是业界努力的研发方向。
US7502181、US7826151以及US8422145都揭露了一种由五片透镜所组成的光学镜头,然而这些专利的光圈是设于第一透镜之前,且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屈光率为正负配置,此种光学设计的半视角(HFOV;half of field of view)仅约32~33度,无法满足日益严苛的使用者需求,且该等光学设计的系统长度分别为6.5~8.0mm,也无法满足移动电话薄型化的设计需求。
因此如何能够有效缩减光学镜头的系统长度,同时仍能够维持足够的光学性能,一直是业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透过控制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及/或屈光率配置等特性,并控制参数满足至少一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相关的条件式,而在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维持系统性能的条件下,缩短系统长度。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光圈、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及一第五透镜,每一透镜具有一朝向物侧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的像侧面,且每一透镜具有屈光率。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一凸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光学成像镜头并满足至少一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相关的条件式,如下列条件式的任一:
T2/AG23≦2.5 条件式(1),
T2/T3≦1.2 条件式(2),或
T2/AG12≦5.3 条件式(3),
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AG12为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AG23为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
第二透镜提供了光学成像镜头整体所需的正屈光率,一般中心厚度通常较厚,而设计者如能朝向薄型化的方式来设计,应可更效地达到缩短镜头整体长度的效果,且可使其厚度与两侧之间隙值,包含AG12及AG23,获得良好的配置。
其次,本发明可选择性地控制部分参数的比值满足其他条件式,如:
控制T3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以T4表示)满足
T4/T3≦1.8 条件式(4);
或者是控制第一透镜至该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五片镜片厚度总和(以ALT表示)与第一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四个空气间隙在光轴上的宽度总和(以AAG表示)满足
ALT/AAG≦3.5 条件式(5);
或者是控制AG23及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以T5表示)满足
T5/AG23≦2.0 条件式(6);
或者是控制T4与AG23满足
T4/AG23≦4.0 条件式(7);
或者是控制AG23与ALT满足
ALT/AG23≦10.0 条件式(8);
或者是控制AAG、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以AG34表示)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以AG45表示)满足
4.5≦AAG/(AG34+AG45) 条件式(9);
或者是控制AG12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以T1表示)满足
T1/AG12≦2.8 条件式(10);或
0.4≦T1/AG12≦2.8 条件式(10');
或者是控制T4与AG12满足
T4/AG12≦2.0 条件式(11);
或者是控制T3与ALT满足
3.5≦ALT/T3≦6.0 条件式(12);
或者是控制T4与T5满足
0.8≦T5/T4 条件式(13);
或者是控制AAG与T4满足
1.7≦AAG/T4 条件式(14)。
前述所列的示例性限定条件式亦可任意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并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未经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88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体构造和车体构造的组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水利工程挡土墙